时评:年报一出,董事长发声“不可接受”;年报待出,药企股市险跌停
3月20日上午,汤臣倍健以9.71%跌幅收盘,一上午主力资金净流入负4392万。
图源腾讯自选股
同日,昆药集团以跌幅10.01%收盘,主力资金净流入负3536万。
图源腾讯自选股
就从直接原因上看,两者非常相似。汤臣倍健17号发布年度报告,2022年全年归母净利润13.86亿元,同比增长负20.99%。属于典型的出了成绩单,就被批评的结局。而昆药集团则是提前挨揍,毕竟3月23日才会披露2022年报,这还有三天的时间差,已经提前被资本打击了一番。
为什么要把两个企业合并讨论?汤臣倍健不是搞保健品的吗?
其实汤臣倍健除了保健品,还有药品产业。旗下子公司广东佰嘉药业,也已经成立11年,2021年的参保人数高达308人,包含药品研发、中药材种植等业务,属于汤臣倍健100%持股公司。
所以当药品公司向食品保健品行业跨越的时候,保健品公司也将网络伸向了制药行业。当然,药企跨界的更多些,像华森制药搞特医食品,像寿仙谷不光从事中药材种植,也做保健品。不过跨界未必能一路顺风,当年某某药业跨界搞饼干,2016年亏损金额以千万计;而贵州某某也曾耗尽大量投资去搞饮料,后面收获不大;马应龙从肛部跨界到化妆品眼部、唇部,知名度倒是因为这种反差大为拉升。总体而言,成败均有之。
而昆药集团主营天然植物药,以植物药降压灵入局,但现在也属于传统中药、化药均做的状态。入局深耕加横向扩增产业线,是很多大型企业的发家流程。
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抵御产品线高度集中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闲置资金盘活。资金闲置就是浪费,但折腾失败造成了亏损,那不属于浪费。
如果是没上市还好,一旦成为上市企业,每年都必须有几个动作让各界看到,否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收割机。
研发投入要高,让各方知道没有停滞不前;但又不能太高,避免研发失败的亏损无法接受。
销售成本要低,让各方知道不是简单的拿钱铺路;但又不能太低,避免来年没有下降空间。
人员流动要有,让各方知道企业在不断优胜劣汰;但又不能太高频,避免外界以为里面人心惶惶做不了事。
当一个药企,已经成为上市公司,那么其实已经不能再单纯的视之为生产型企业,其内在的金融属性早已不能忽视。如何让投资方愿意走进来,一点也不比如何提高利润更省心。做药考虑更多的是药性,做上市药企则还要考虑人性,否则说不定有可能在股市中被吃干抹净。
没有一家企业敢保证利润增长率永远为正数,药企同样如此,除非有更多的人患病,否则市场终有饱和。就像当年小品主角与配角里一样,“你管得了我,还管得着观众喜欢谁吗”。这里则是“你做得了药,你还能决定得了人得啥病吗?”对增长率不及预期的药企,真不妨宽容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