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集采来了!3000亿中成药市场搅动A股万亿市值
事件:3月20日,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关于召开中成药联盟采购企业沟通会的通知》,为推进全国中成药联盟采购工作,将于3月23日召开企业沟通会,介绍全国中成药联盟采购相关规则,共有110家相关企业参与沟通会。
01 中药板块陷净利润困境,全国集采逼迫行业加速变革
中成药在药品市场中占比不小,涉及上市公司众多,对整个A股医药板块的影响很大。根据中康CMH数据监测,2022年,中成药在医院市场与零售药店两大渠道的销售额合计3360亿元,在三大类药品市场中约占四分之一。截止3月22日盘中,A股74家中药上市公司总市值10953亿元,占整个A股医药板块总市值的14.8%,绝大部分主营业务都包括中成药生产及销售。
但从上市公司经营表现看,近年来中药行业正经历净利润下滑的困境。2018年起,中药板块营业收入总额和净利润总额的增长趋势开始背离,在营业收入总额增长相对稳健的情况下,净利润总额明显下滑。2021年疫情缓和、市场复苏,受2020年低基数、市场需求被压制等因素的影响,A股中药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突破新高,营业收入合计3321亿元,净利润合计382亿元。2022年,疫情扰动影响逐渐消失,之前的净利润增长困境又暴露出来,众多中药企业亟待改革调整。如今,全国中成药联采政策一出,势必会加速中药企业改革,中药行业调整将在政策影响下加速。
图1:2017-2022年医院市场与零售药店渠道中成药销售情况(单位:亿元)
来源:中康CMH,中康产业研究院
图2:2015-2021年A股中药板块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情况(单位:亿元)
来源:同花顺iFinD,中康产业研究院
02 区域性试点结束,全国集采是大势所趋
从2021年底至今,各地已开展了4个较大范围的中成药区域联盟集采,其中以湖北19省和广东6省联采所覆盖的范围最广,品种、规则等细节设置最具有代表性。从目前已经完成的区域联盟集采情况来看,普遍降价较为温和,其中独家品种降价不超过20%,企业参与度较高。
表1:广东、湖北、北京、山东四地中成药集采情况汇总
来源:各地医保局,中康产业研究院
随着区域联采相继落地,全国性中成药集采已是大势所趋。本次联采在去年9月,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就发布《全国中成药联盟采购公告(2022年第1号)》,湖北牵头、覆盖30个省市的全国中成药联采正式报量,采购目录共16个类别42个品种,剂型包含口服和注射剂两种,涉及骨科、眼科、肿瘤、心脑血管等治疗领域,囊括多个独家品种。
与区域联采不同的是,全国性集采除了需要解决药材成本测算、同品种药物质量标准界定的中成药特色问题,还需要在更大范围内考虑采购量的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分组和中标规则设置。详细规则还要等待企业沟通会后的官方正式通知。
03 企业如何应对全国性中成药集采
1、重视院内市场,积极参与集采
随着市场需求和营销方式的变化,近几年中成药在医院市场的销售占比逐渐提升,反过来拉动零售药店和其它渠道销售。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应该积极参与中成药集采,已经在院内拥有较高份额的产品应该避免丢标,尚未建立市占基础的产品则可借此机会争取入局。
2、大企业容错空间大,中小企业重点把握独家品种
中药企业的规模效应比较明显,拥有全产业链和完备组织的大型中药企业能够将成本降到最低,在面对集采降价时,较中小型企业的容错空间更大。中小型企业中,拥有独家品种的企业在竞争时优势会更强,但产品同质化高的就被迫面临激烈竞争,甚至最终出局。中药独家品种有技术和认证壁垒,产品具有稀缺性,不受一品两规等限制,具体可以分为三类:通用名独家、剂型独家和品规独家,其中通用名独家对企业的销售额贡献最大。未来中药行业会朝着集约型、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中小企业若想熬过集采、顺利升级,在产品上需要重点发力独家品种,扩大产品的差异性。
3、丢标后需发力全渠道布局
中成药剂型种类多,尤其是口服剂型,院外销量往往大于院内,这给丢标企业创造了“活路”。此外,中成药的群众基础好,如糖尿病、高血压、痛风、关节炎等慢病领域中成药在院外的表现也非常靓丽。院外市场的拓展与产品本身关系并不大,更多依赖企业的市场规划和营销手段。企业应充分了解院外市场消费特征,充分挖掘产品潜力,以全渠道视野制定系统性销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