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风暴伊始,集采中选产品迎来更多利好
反腐“风暴”看到听到几个方面信息,官方的当下主要是各省,以自纠自查、廉政账户、举报、核查与喝茶等;媒体方面各类信息满天飞,已经有点无底线的炒作,从金额,贿赂方式,似乎这个行业已经到了快要灭亡的时刻;药企这方面主要是对内的“补课”和“停课”两种为主导,至于放假、解散群、停发费用等是具体的措施;医院除了治病救人外的学术、讲课、跑外、接待企业基本上暂停;代理商先知先觉的已经“收手或隐身”,不知不觉的在到处打听、后知后觉的继续放手干。每年的下半年都是集采密集开始的时候,浙江50多产品、河北100左右的大目录、河南19省大联盟、江西生物制剂干扰素等省份陆续开展,国采接续是常规操作大家关注节奏和进度。第九批已经箭在弦上,按着时间节点应该很快就会和大家见面;在现在的反腐“风暴”期,集采会像一些朋友在一些场合讲的,会很快结束么?这个结论似乎有点早。回到今天的话题,短短两周左右的时间,集采产品在终端已经有一些明显的变化。
1、强势使用:集采中选产品的上量始终是中选企业的一个课题,中选的区域防守/非中选的区域进攻。就在近期,已经有从省级、市级到医院的一些信息,如果同产品有国采中选的,那么,就用集采中选的,其他的高价的、关系的往后靠,到什么时间并不知道。
这一点比较好理解,可用的产品比较多的情况下,用集采中选产品是毫无争议的,不管用多少用事实说就是---没毛病。
未中选产品,包括备选产品压力空前。这里需要提醒一点的事,集采中选产品企业端向下的政策变化。
2、学术“沉寂”:从外企到头部企业,一方面要解决过往的痕迹问题,一方面要解决销售费用比例高的问题。在某些产品上不得不承认,原研的产品质量会表现的效果更好一些,学术不等于有口碑,但是,有口碑离不开学术的推广。
对于集采中选产品的原研/参比产品,从部分省份公开数据可以看到,有没有影响?有的。
但是,依然能排进医药大省的前十几名、几十名,这不是个例,似乎是个普遍的现象。在省级层面能看到湖北等省份已经把国采中选产品的价格,做为支付标准,这也一定会加速医保支付标准的尽快落地。
医保支付标准原本到今年年底要完成阶段性变化,之前的阻力一直不小,现在这个情况还有多少阻力?其他的一些常规的动作,企业都尽可能的减少。
在多重政策促进之下,集采产品迎来高光时刻。这种高光时刻是否会带来更长久的一些影响,目前,还是看不到的。防围标的一些规则和“风声”应该会在第九批有所体现。那么,这会影响接下来企业对于中选与否的预期。
虽然说,让子弹再飞一会是大多数的选择,但是,在政策利好风口到来之时,不错过应该是更好的选择。
作者:张廷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