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想融资?“药企不挣钱”之原因大盘点!
能起效的不合法,合法的不起效。
在复工三个多月里,药企一直作为民众翘首企盼出佳绩的行业,疫苗能做出来吧?特效药能开发好吧?但药企的日子并没像娱乐业明星那样有流量就有钱。据一份报告显示,2020年1月到5月,融资事件频发。其中药品领域研发、生物技术等融资事件数占比超过50%,而且73%的样本企业计划在今年下半年进行融资。
图源:动脉橙数据库、蛋壳研究院
融资意味着什么?看过民国片的都知道,一般都是这样的,“王老板,这是我们军长,打算投二十万大洋入股你这烟草店。你就爽快的签了吧!”融资意味着后面必须让利给别人,承担的风险可能小了,但钱不再是自己说了算。大量的融资事件,说明这个行业太烧钱了,里面的人已经撑不住。
烧钱归烧钱,医药行业却又属于整个国民经济里很奇葩的一个类别。
一、别人用得上的销售推广途径,你未必用得上
大家都知道罗永浩一晚卖掉上亿货,也看到了董明珠大姐姐挥斥方遒卖空调的豪迈。但您见过药企直播卖药的吗?去年有个正规药店,找了医生、网红、主持人开直播“有求必硬”主题,卖万艾可,还可以秒杀。至于什么是万艾可,我作为一个F4车队非官方指定的科目一教练,相信不用给大家再做过多解释。后来,被罚了70万元。原因是万艾可属于处方药,只能在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发广告。这一罚款,想必其他药店脑海里要循环播放,“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我这样为爱痴狂?”经过这件事,还有谁敢直播卖药吗?直播卖药大概率能提高销售,起效但这不合法。
别的行业是“因为专业,所以信赖”,医药行业属于“因为专业,所以没法卖”。
有些企业打擦边球,注册成其他产品来卖。然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5月15日发布关于开展固体饮料、压片糖果、代用茶等食品专项整治的通知,严厉打击固体饮料、压片糖果、代用茶等特殊形态或包装形式的食品非法添加、虚假宣传、违规销售等违法违规行为。就是为了堵住西地那非、布洛芬等药物非法添加。
是药企不知道投专业期刊广告吗?知道,但投了后效果未必好。在筛选目标客户时,多一个限制条件,就丢一大批客户,这就是途径的合法但不起效。
注意:我这样写,并不表示我赞同非法添加或者非法宣传。医药必须严控途径。
二、医药必须要考虑社会意义
换句话说,我们都想用到好的新药,但又极力避免出高价。我们都知道任何药品从外行角度划分,永远是药面子、塑料瓶子、玻璃瓶子、纸盒子。因为他们看不到背后的成本,一个简单的葡萄糖注射液,生产环境比无菌手术室更严格。
大概十几年前,我在老家农村集市上买到了清货的一次性打火机,一块钱五个。老爸一听价格,说了一句“这么便宜?这就是给咱十块钱,自己也造不出来啊!”当然我爸没见过机械化批量生产的威力,但这个想法却是很多人无法理解的。大多数人认知是“打火机不就是塑料加油加铁片子吗?肯定有的赚。”不考虑技术成本,只看原料成本。
最近频繁的部分疫苗股票爆跌,也让大家认识到了新药研发的难度有多大。一个新药的上市,是非常艰难的,所以专利保护是对药企利益的一种肯定。以辉瑞的立普妥(阿托伐他汀)为例,在专利保护期内,该专利药在全球销售额超过百亿美金,2011年,仿制药一上市,销售额立马下跌。
图源:辉瑞年报、FDA橙皮书、光大证券研究所
专利药一般不仅仅意味着防止竞争,还意味着更好的自我定价权。所以新药的价格不菲,在电影《我不是药神》中,民众对于仿制药的期盼令人动容。我们也清楚药品不能走奢侈品的路子,更是没法同房地产做比较。社会责任,是医药行业属性所无法抛开的。但这种责任的荣耀感难以带来利益,因为商业属于自负盈亏。好药上市要讲社会良心不能贵,卖不掉又开始讲商业特色自己赔。
三、高风险特性,其他行业出事会破财,医药行业出事会破产
比如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后,带来的天价罚单,首先说明一下,我不是为那些因为弄虚作假而破产的企业叫屈。而是必须清楚一点,投资或者投身进入这个行业有赌博性质。但又不同于房地产等行业的“赢了会所嫩模,输了下海干活”,医药行业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赢了大米白面,输了十年白干”。这个行业人员的高学历背景保证他们能活下去,努努力也能繁衍后代买个学区房啥的,但与承担的风险还是不成比例的。
我们作为一个合法而且必须存在的行业,不要老是讲“行业变革发展的阵痛”。这一点阵痛,放到个人身上就是一条命。怎么能活下去?看自己造化了。
参考资料:
《VB100医疗产业发展指数报告》
《从药物经济学看创新药定价逻辑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