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河化的升值逻辑
先前发布文章《羟氯喹炙手可热,为何占国内市场百分之七十的上海医药并未随之暴涨》后,有读者反馈ST河化为羟基氯喹和氯喹侧链供应商,问为何不分析ST河化,笔者经查询认为侧链中间无政策及技术门槛,无深入必要,但读者不认同该观点,以下为侧链问题及ST河化上涨逻辑分析。
首先了解一下ST河化。
ST河化原名河池化工,2017年3月,河池化工因2015年度、2016年度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均为负值,并且截止于 2016年12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为负值,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 13.2.1的有关规定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
2017年12月受大股东银亿集团无偿赠与8000万元现金,2017年全年实现归属净利润正值,2018年6月撤销撤销退市风险警示,但仍未摘帽“ST”。2018年度经审计的净资产为负值,2019年3月再次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
2019年12月实施重大资产重组,置出负债资产,发行股份并入南松医药,同月再次接受控股股东银亿集团无偿赠与7350万元现金资产,2019年预亏5600-6600万元,但资产净值为正。
氯喹、羟氯喹非侧链中间体为南松医药产品,但南松医药非氯喹、羟氯喹非侧链中间体唯一供应商。据悉,上海医药羟基氯喹原料药系自产,其中间体供应商为溧阳市庆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包括羟氯喹母核及侧链。下图为羟基氯喹原料药合成路线。
就合成难度而言,母核高于侧链,母核上游原料为间氯苯胺和乙氧甲叉,而侧链上游原料为5-氯-2-戊酮和2-羟基乙胺。氯喹与羟氯喹的不同在于侧链上游原料为乙胺。
据悉,印度是羟氯喹医药中间体羟基氯喹侧链所需原料羟乙胺的主要出口国,其他原料供应商还有德国巴斯夫等。
中间体并非药品,不受药品相关法规约束,只要纯度、相关杂质限度达标即可,可见作为侧链中间体生产商并非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作为羟氯喹侧链供应商,南松医药客户包括诺华(独家供应)、上海医药、Zydus Cadila(印度)、Fermion(芬兰),氯喹侧链客户则有IPCA(独家供应),2018年羟氯喹侧链销量5927.75万元占整体收入的65.94%,氯喹侧链1820.69万元占整体收入的20.25%,而产能方面18年羟基氯喹产能200吨,产量213.32吨,产能利用率106.66%,19年产能未变;18年氯喹产能150吨,产量71.41吨,产能利用率47.61%。
因目前羟氯喹在临床上更受关注,需求量可能显著提升的是羟氯喹侧链中间体,但销量订单即使来了,南松医药羟氯喹侧链中间体产能不足。
印度方面曾在3月从中国购进了300吨的乙氧甲叉,这是推动相关化学原料价格猛涨的直接原因,部分原料的涨幅甚至高达400%-500%。而南松医药的客户多为10年以上的老客户,订单一般上一年度就已下达,也就是说,在20年销量几乎定下的情况下,可能面临原料上涨的问题。
无论是氯喹还是羟氯喹,侧链工艺已经非常成熟,如果南松医药扩建产能将与新进入竞争者面对同样的投入资金问题。
作为氯喹、羟氯喹中间体相关上市公司,受氯喹、羟氯喹热度影响,ST河化被炒作无疑。但仅靠炒氯喹、羟氯喹对该上市公司的影响不会如此剧烈,注入南松医药资产的同时,ST河化以1元价格出售盈利能力较差的尿素生产相关的实物资产、河化有限和河化安装100%的股权以及部分债务,将继续以委托加工的形式开展尿素的销售业务,并通过南松医药从事医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实现由传统化工行业向精细化工行业的延伸、主营业务的转型升级。未来虽有商誉减值风险,但摘帽可期。
氯喹与羟氯喹的火热和摘帽预期之下,催生ST河化的接连爆炒。
*声明:本文由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艾美达行业研究立场。本公众号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