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万亿,医药行业已成反垄断重灾区
自2017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短缺药品和原料药经营者价格行为指南(征求意见稿)》拟对短缺药品和原料药市场进行监管以来,医药行业逐渐成为反垄断重灾区……
反垄断重灾区
2023年罚没占比超8成
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2023)》(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全年共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27件,罚没金额21.63亿元;查处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案件39件;审结经营者集中案件797件。
具体到医药行业,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7件,涉及罚没合计金额超过17.72亿元,占21.36亿元的近82%。审结经营者集中案件数量中,医药行业的案件数占比为18%。
《报告》虽未披露审结案件的涉案金额,根据此前几年的情况保守估计2023年的涉案金额也在千亿元以上。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2023)》。
反垄断力度不断加大处罚力度加强
近几年反垄断罚没超30亿,审结涉案金额超万亿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自2019年以来,医药行业相关的反垄断案件罚款、罚没金额和处罚力度呈现较快的上升趋势,如在2019年仅为30万元,在2020年上升为3.255亿元,至2023年则上升至17.72亿元。
从审结、办结经营者集中案件的涉案金额来看,在2023年未披露具体金额的情况下,2019-2022年合计金额已超过1.1万亿。
注:数据来源于2019-2023年《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手动不完全整理,供参考。
经营者集中、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是医药行业垄断的主要形式
根据披露的反垄断案情况,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垄断协议案是医药行业最集中的问题。
在2019-2023年《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披露的18个案例中涉及企业数28个,涉及垄断协议的案件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案件各有8个,涉及的企业数量各为13个,此外还有1个案件涉及2家企业同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与垄断协议案,一个案例1家企业涉及经营者集中。
注:数据来源于2019-2023年《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手动不完全整理,供参考。
原料药行业反垄断的“重灾区”
原料药行业实施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是反垄断执法的重点。
药品是一种关乎民众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而原料药品又是制作药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具有相当高的行业壁垒。《反垄断法》并不规制原料药企本身,而是对企业滥用市场力量而实施的可能会损害行业竞争秩序和消费者利益的垄断行为进行规制。原料药品行业的市场结构决定该行业相较于其他行业更易发生垄断行为。
从原料药行业执法案例可以看出,该行业常见的、危害性大的垄断行为有联合抵制交易、固定药品价格、拒绝交易等行为。
反垄断
医药行业反腐措施之一
垄断往往与高价、药品的“高水分”息息相关。
医药领域存在的垄断行为必定会抬高药价,从而给患者及医保基金带来压力。
原料药垄断,虽然不直接抬高药价,但必然抬高制剂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间接地将高药价传导至患者与医保基金。
5月27日,国家卫健委等14部门发布《2024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其中就明确提到重点关注推高药品价格、扰乱药品流通秩序的不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