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出生 30 小时的武汉感染儿 & 出生30天的巴西小头婴

2月5日,武汉儿童医院发生了最小的确诊病例,出生仅 30 小时,该新生儿母亲也为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该院新生儿内科专家曾凌空提醒,应关注母婴垂直传播的可能性。

12-1.jpg

新闻出来,怀孕和待产的妈妈都很恐慌:孕妇如果确诊了新型肺炎,胎儿都会被感染吗?感染的新生儿该怎么办?

可以稳一稳,据了解,该病区接收的新生患儿,母亲均为新冠肺炎患者,但婴儿绝大多数核酸检测阴性。

而对于疑似或确诊新生儿病例,相关工作组已提出了《围产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管理预案(第一版)》:

产妇治愈前,避免母乳喂养,且产后立即隔离14天。可采用捐赠母乳,但注意要在使用前采用巴氏消毒。新生儿尽早收入新生儿病房,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实施有效的单间安置,执行接触、飞沫隔离。

待肺炎新生儿达到以下标准可出院:体温恢复正常3d 以上、症状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连续2次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标本检测2019-nCoV呈阴性。

从原来的儿童不易感,到儿童、孕妇易感,再到现在可能存在母婴传播,“下限”一步步刷新,令笔者不禁想起2015~2016年在波多黎各和南美洲急速蔓延的寨卡病毒。

通常情况下,寨卡病毒是通过受感染的伊蚊叮咬传播给人类的。然而,从2015年开始,在巴西观察到小头畸形或其他出生缺陷的新生儿急剧增加,这种现象后来被证实与寨卡病毒的母婴传播有关。

12-2.jpg

可以说是一种“特洛伊木马”的策略,在胚胎发育期间,小胶质细胞在卵黄囊中形成,然后入侵到发育中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中,成为常驻巨噬细胞。

寨卡病毒通过潜藏、传播,最终导致我们在一些新生儿身上看到的破坏性神经损伤,如智力障碍、肌力异常、癫痫等。由于这样的畸形儿大规模爆发,巴西的社会医疗体系不堪重负,多个国家建议公民推迟怀孕。

12-3.jpg

当时WHO担心的不仅仅是寨卡病毒对后代的影响,由于寨卡隐匿性强,有80%的感染者并无症状;反观现下的新冠病毒,《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闹一出乌龙,“无症状者也可将病毒传染给他人”报道失实,倒是安慰的。

12-4.jpg

如果把病毒比做火焰,易感人群就是燃料;没有了可燃物,这把火或可自行熄灭。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流行病学家迈克尔·米纳举了个疫情自行消失的例子,就是寨卡病毒。

他指出:2016年在波多黎各就有超过35000个病例,但后来易感者的数字不断变小,目前只在巴西小范围流传,从中提示——疫情暴发总会有一个峰值,过了峰值就会下降。

对于新冠病毒,有个“强敌”就是我们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发现他们的时候,活化的T淋巴细胞会通过分泌穿孔素和颗粒酶,来杀死他们。

抑或,病毒上存在和人体正常细胞类似的结构蛋白,免疫系统本身存在缺陷,就可能导致免疫系统“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因此,在抗病毒感染时,临床上会酌情给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以减轻这种情况的危害。免疫系统的限制,加上病毒开始自行消失,使得公共卫生机构更容易进行隔离和筛查。

当然这是一个理想化的场景。要说从寨卡病毒中学到了什么的话,我会说随着天气的回暖,我们迎来春天,疫情可能会迎来终结,或被某种问世的新疫苗KO掉;而客观地说,即便是最快的情况,研制疫苗也要花上数年。

所以,关键还是在于,公共卫生机构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治疗、隔离病例,感染者保持警惕,做好自我卫生防护。

12-5.jpg

我希望大家不要把过多精力用在关注疾病信息上,不管是通过追星还是追剧,最终目的——不要“方”。目前,新冠病毒的确诊人数接近3万,死亡病例也接近600。但我们不要忘记,美当季流感已导致1900万人被感染,1万多人死亡。

12-6.jpg

不是说不需要重视新冠病毒,只是希望大家意识到:我们平时不当回事的流感,在某些方面的严重程度反而更甚;应对疫情应建立在科学、理性,而不是恐慌的基础上。

参考来源:

1. 【双语】例行记者会/Regular Press Conference(2020-2-5)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

2. Kupferschmidt, K. (2020). Study claiming new coronavirus can be transmitted by people without symptoms was flawed. Science | AAAS. doi: 10.1126/science.abb1524

3. Wu, J. T., Leung, K., & Leung, G. M. (2020). Nowcasting and forecasting the potential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pread of the 2019-nCoV outbreak originating in Wuhan, China: a modelling study. Lancet, 0(0). doi: 10.1016/S0140-6736(20)30260-9

4.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围产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管理预案工作组. 围产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管理预案(第一版).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0;22(2):87-90.

5.http://ucsdnews.ucsd.edu/pressrelease/zika_virus_infects_developing_brain_by_first_infecting_cells_meant_to_defen 寨卡病毒丨“特洛伊木马”式的母婴传播机制

6. Nguyen AV, Soulika AM. The Dynamics of the Skin's ImmuneSystem. Int J Mol Sci, 2019,20(8).

7. https://ncov.dxy.cn/ncovh5/view/pneumonia?sr=1&nm=zlsj&dt=20200121&pd=dxyer&from=timeline

微信公众号:iMeta-Info

关注艾美达微信,带您领略独家观点,了解更多医药咨询

© 版权所有 艾美达(北京)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京ICP 备14033340 号

公司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11号中汇广场B座1807

公司邮编:100029

商务邮箱:Services@imeta.com.cn

办公电话:010-59786088、5987611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