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武汉集体宿舍「方舱医院」?
继新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后,武汉市在洪山体育馆、武汉客厅、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开始建设 “方舱医院”,共将提供3400张床位,用于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
方舱医院,是解放军野战机动医疗系统的一种,由医疗功能单元、病房单元等构成,具有紧急救治、外科处置、临床检验等功能。
通过集中医疗模式,“方舱医院”把重症和轻症患者做了一个分流。
对于轻症患者,只需要给予一些提高免疫力、抗病毒的药物;对于医务人员,还能够统一查房、分析,统一制定治疗方案,效率大大提高。
取经非典,征用酒店、学校不是更好?
2003年SARS肆虐时,医疗硬件、社会辅助,都远不如现在。致胜的关键在于,当时北京迅速找到了解决方案,其中包括了分类管理——诊断清楚的患者及时入院,集中救治;需要医学观察的人,集中在酒店。
当时,医院征用了两个酒店作为观察点,一个是十月大厦,另一个是昌平酒店。这种分类管理,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发病患者,而且不需动用太多医疗资源。
事实上,武汉早在1月24日,也提出分级分类的安排。做法是,各社区排查发热病人,送至卫生服务中心分类。各区确定隔离点和运送车,及时将疑似病人转送发热门诊。
但现实却没有实现理想的目标,由于普遍大众的认知达不到医学隔离要求,大部分的居家隔离属于“隔而不离”。
虽然戴着口罩,但一会儿觉得呼吸不畅,或需要用餐、活动,就把口罩放嘴巴下面了;不少轻症患者居家,或疑似患者在社区流动,成为疫情扩散的主要源头;
很多患者线上求助,CT高度疑似,但由于试剂盒短缺,陷入无法确诊、住院的僵局,徘徊于医院门外;或是病床紧缺,得不到有效收治。
若不通过新方法把他们隔离起来,是无法有效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在这样的处境下,“方舱医院”更满足了使用的需要。
当初为什么不先建简易“方舱”再造火神山?
虽有中国速度、“基建狂魔”,但时间紧、任务重,当初直接征用体育馆搭建“方舱医院”,也比等10天奇迹强啊!
笔者看来,这与医患分离的实现密切相关。体育馆有对外隔离的作用,也保证了确诊患者的治疗,但无法实现对内隔离,无法保护医务人员和疑似患者不被传染。
从选址来看,火神山为西南向水,处于城市的下风带,对城市污染的可能性最低;
从平面布局来看,传染病医院要求严格的“三区两通道”,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医护通道与病患通道完全分离,才可创造可靠的医疗救治环境。
如果说火神山和雷神山是起到了ICU的功能,那么目前建设的“方舱医院”则起到了普通病房的作用。忽略上头稍显滞后的组织、调配能力不谈,为了保证急危重症患者能够得到及时、优先的救治,先造火神山还是说得过去的。
床位密度高,会否造成交叉感染?
一般来说,病毒在传播的过程中会有所变异,但已经感染的病毒不会再变异,而方舱医院接收的,都是一些核酸检测阳性,又住不进院去的轻症病人。
由于病原相同,倒不太需要担心交叉感染的问题,住一个大屋,病人之间还能够有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对于疑似病人,卫健委则表示要单人单间隔离。
2月4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表示,这种大规模的“方舱医院”不同于战时或抗震救灾时启用的野战移动类医院,是国家在当前关键时期的关键之举。
这么关键,早干嘛去了?若要泼这冷水,早也该对疾控部门说了。
可中国疾控系统只有“干活的权力”,更多是一个技术和支持性质的机构,而非决策机构。隶属于卫健委,地位是绝对弱的,疫情需经授权才能去谈。
相比之下,美国疾控中心(CDC)是政府部门,有很大的独立权限,包括宣布疫情、采取必要的措施等。CDC与从联邦到州市的各级政府,均不存在上下级关系;其上司联邦卫生与公共服务部绝不直接干预其业务工作,州市政府就更没有发言权了。
作为美国联邦政府麾下一个科学性、专业性极强的职能机构,CDC一把手的任命竟无需国会参议院批准,员工则享受公务员待遇。
我明白大家都有气,但不代表顶着“官”字头的都先骂了再说,彻夜抢工建方舱,亡羊补牢终未晚。面对争议与质疑,我们吃瓜群众最应该做的,是先原地不动,让子弹飞一会儿。
不要随便给人扣要命的帽子,保持监督与血性,给迟到的真理多一些空间。
参考来源:
1. https://www.cdc.gov/about/default.htm
2. 央视新闻、凤凰网视频、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