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肺炎疫情全记录
一只3M口罩,我爸已经洗了好几水了。肺炎面前,封村闭户已经九天了。
放假回到家,当时疫情还没这么重。到了腊月二十六,风声已经很紧了。网店已经买不到任何口罩,好在朋友圈还有一些医疗朋友,买到了一盒3M口罩,25只,年二十九取到货。现在非常后悔当时没有多买一些。同样腊月二十六买的护目镜,到现在都显示未发货。
买不到货,一方面是春节快递停运,网店停业;另一方面,也是消息发布太晚了,以至于口罩企业没有时间来做市场评估,放假回去的员工不可能全都回来再生产。
连着几年没有在家过年,腊月二十六晚上,去了一趟姥爷家,路上遇到人,还都戴口罩。姥爷问我大年初二来拜年吗,我拍着胸脯信誓旦旦的说一定来。
年前说着不在意肺炎,但身体还是很诚实的没有过多走动。毕竟你无法评估谁传染谁的风险更大。腊月二十九,在集市上已经看到有人戴口罩了,虽然无法证实是用来保暖还是保险。偶尔也能看到几个年轻人戴着3M口罩,不知从哪个城市回乡的学生。
出于职业习惯,我一直关注着疫情。但即使如此,年三十还是很平常的度过了,初一的气氛则截然不同。村里在外做医生的,拜完年立刻回去值班,说疫情很严重,都在值班状态,公安部门的则一直执勤没有回来。我爸肺部炎症已经有大半年了,初一早上和我儿子都戴上了买的口罩。大概是老人觉得戴着口罩和人交谈不礼貌,几次摘下;而孩子则因为口罩是成人款不适合,总是自己取下。
拜完年,家族男丁去祖坟,同样多数没有戴口罩。
中午在家闲聊,我哥还让侄子把口罩摘了。气氛变重,是下午三点多,村民群里突然传言“四点到四点半国家飞机播撒消毒剂,不要在室外”。哥嫂觉得可能会变严,搞不好会封路,到时候就没法回县城了。事后证实飞机撒消毒剂纯属谣言,但封路却成了事实。
晚上大舅家表弟突然建了个群,问明天来不来拜年。我蒙了下,回复“肯定去”。其他表弟说了下疫情,表示那就都去吧。
到了晚上九点多,北京车停运了。感觉这事比较大,很快有前辈提示,“买点吃的,多备点”。我匆忙的推上电动三轮,出了村子。相对于年三十鞭炮礼花的喧嚣热闹,大年初一的夜晚非常宁静。初一拜年,都起床早,晚上自然睡得早。果然,跑了三个村子,又跑到镇上,超市、粮油店都关门了。疲惫的回到家,再翻来微信,愈发觉得可怕。告诉父母,明天我不去姥爷家拜年了,并要求父亲也不准走亲戚,而且未来这几天都要关门闭户,谢绝亲戚朋友前来,直到疫情控制住。
父亲不同意,表示多年没回家,回来就这样另类不合适,让我只去舅家拜年,然后别处都不去。我断然拒绝了,并把孩子作为挡箭牌告诉他,万一有人是传播源,孩子就有风险。如果亲戚有怪罪的,就告诉她“孩子大了,在外学坏了,不懂事了,管不了了。”
当我忐忑不安的在群里告诉表姐表弟们,今年哪里也不去,谁也不要来时,大家纷纷表示同意。不知是因为媒体宣传确实有效,还是觉得我这个写药的说话可能有前瞻性,大家还表示,明天就封门闭户,谁来也不开门。我额外说了下,“明天早上尽快买吃的,备好,可能要持续一段时间”。这就是亲情与信任,在外面我是绝不敢担着造谣惑众的名号,告诉别人要备下粮食的。因为此时告知,未必会收到感谢,如果疫情很快被控制,你可能只会得到“小题大做”的嘲笑,甚至被有关部门训诫。
之所以觉得需要备口粮,是觉得农村对于传染病的防控,只能用隔离来实施。那就需要避免走村串巷,如果本村还人来人往串门,必然会影响隔离的严肃性。此外,农村对于消毒剂、口罩等物品是相对匮乏的,城市的那套思路在这行不通。所以城市超市未必关门,但农村则极有可能关门,或者因为避免外来传染而禁止运货车行驶。此外,城市人员亲戚居住分散,比农村较难形成大规模聚集。而且农村外出打工比例远比城市高,所以农村会成为重点难点。
大年初二早上,我直奔附近超市。开店的是本家,所以说话也用不着遮遮掩掩。毕竟大年初二照单扫货,总归有个合理解释。民以食为天,面粉五十斤,面条十斤,大米十斤,小米五斤,方便面三箱,散装面包三斤,火腿肠保质期长,来三袋,考虑到家里孩子,又买了巧克力、果冻、糖果,还有三种口味的水果罐头。万一停电怎么办?经历过台风停电停水,对于这些边边角角的东西特别敏感,我买了一包蜡烛和几只打火机。想买桶装水,超市已经断货了。既然是疫情,消毒剂不能少。消毒酒精没有,那就来瓶56度二锅头,至少可以擦拭身体退热啥的,现在去药店买药已经来不及了。两箱纯牛奶,一箱保质期30天,一箱保质期六个月。本身过年备了大量食品,再加上这些足够了。蔬菜吃完了,可以在家生黄豆芽,五六斤足够撑段时间,所以黄豆绿豆,就应该作为应急储备食品,家中常备。
采购完回到家,关门。外面上锁,预示着不接来客。上午问表弟,姥爷那解释通了没。表弟说解释了,没通,姥爷还是有点生气,不过意义不大了。因为村里广播也已经在要求不走亲戚,关门闭户。
从初二关门到现在,除了中间开门一次做外来人员登记,再无开门。真的是网络拜年了。在群里一聊,发现各村基本上都是初二上午开始安排站岗值班,避免人员流入。有的村则是直接大车或者树枝把路堵上。
在家没有戴口罩,就这几个口罩,如果坚持戴,根本不够用。家里烧煤炭取暖,我爸戴了口罩舍不得换,两个3M加上家里的单层棉布口罩,不断水洗,重复利用。
3M口罩,在家权且只用来阻挡灰尘。带呼吸阀的口罩内,容易残留呼吸道水蒸气。而且口罩耳扣很紧,勒的耳朵疼。可想而知,那些一线医护人员的痛苦更多。看到那些网上戴口罩以至于脸上产生压痕的,真的是拿自己的颜值和生命健康来换取疫情控制。家里洗洗烘干重复用,已经成了固定程序。
在家没出门,但有微信,资讯是不断的。有的店里面粉涨价了,但大棚蔬菜、鸡蛋并没有相应涨价。毕竟大棚蔬菜、鸡蛋的产生都是无法暂停的,而且保质期较短。封村后,鸡蛋已经变成三块钱一斤了。
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假期延长了,车票也已经退了。不确定归期,毕竟打工的城市疫情比老家更严重。幼儿园孩子的假期都延长到了17号,但家长基本上都是9号左右,意味着双职工家庭将面对一个问题,“国家为了保护孩子多放假,家长为了恢复生产早点上班,那么孩子放哪里?”这个问题同台风预警学校放假,企业不停工一样,看似简单,却很难操作。当然,延长这假期,已经让多数利润微薄的中小型企业雪上加霜了。再号召延长,就有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但公司开会,30个人被传染11个的新闻又历历在目。
希望2月9号前,彻底控制疫情吧。
因为职业原因,虽然没能上班,但大家都关注、讨论着疫情。比如如何确定没有症状的人是否携带病毒?
除了所有人全部做核酸筛查,还有更好的方法排除嫌疑吗?
把人员全部筛查,疑似对象隔离后,能不能就不戴口罩了?
既然现在除了呼吸道、眼结膜传染,又新增了粪口传播,那么患病者在农村的旱厕如何处理?
公厕又要增加哪些处理流程?
春耕后,农家肥的使用会不会再次引发新疫情?
至于宅在家里无聊,我倒没有太大体会。毕竟相对于医疗界的奋力抗疫,普通人在家就能抑制疫情,这个性价比已经很高。
这次疫情,对于幸存的普通人而言,能感知健康无价,亲情宝贵,可能已经是最大的收获了。这一切,真的是医疗工作者拿自己生命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