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冠肺炎疫情,这算不算出现拐点?
平均死亡率与轻症病愈率,基本持平。
武汉肺炎疫情,一直都是各界关注重点。相对于其每天发病人数、死亡人数的恐慌感,治愈数量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慰藉感。
截止1月28号24时,31个省(区、市)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459例,新增重症病例263例,新增死亡病例26例(湖北省25例、河南省1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3例,新增疑似病例3248例(包括西藏1例)。
截至1月28日24时,国家卫生健康委收到31个省(区、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974例,现有重症病例1239例,累计死亡病例132例,累计治愈出院103例。现有疑似病例9239例。
让我们计算下:
平均死亡率132/5974,约2.21%。
平均治愈率 103/5974,约1.7%。
平均轻症病愈率103/(5974-1239),约2.18%。
平均死亡率与轻症病愈率基本持平在2.2%附近,也就是相当于我们说的拐点。
伴随武汉封城,输出性病例数量会减少。其他地区的隔离措施已经起效,在媒体广而告之加政府机构不断推广宣传下,零散的发病和潜在感染者只要隔离得当,不会引起大规模传播。
少量的、零星范围内的发病,会比大规模集中发病更加利于控制。物理性隔离,依然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作用不亚于口罩,毕竟带呼吸阀的口罩,只是保护自己,并不能阻止病患呼吸道中病毒泄露到外界污染环境。物理性隔离,加消毒,会形成一个较为安全的自保区域。减少感染人数,就是降低整个疫情风险。
此外新建的两所医院,以及医疗团队的介入,使得医疗秩序得到稳固和恢复。只靠武汉方面医疗团队,是无法达到控制目标的,从人数到设备都没法实现。增加医疗团队数量,不仅是从数字上增加人手,也是优化诊疗流程。从死亡人数与确诊人数比例上也可以看出,武汉方面比任何一个地区都有更高的死亡比例。这除了与原始发病区有关外,武汉疲劳的医疗环境也是一个重大原因。
可以看到武汉死亡人数与确诊人数比例:104/1905,约5.46%;整个湖北省的死亡人数与确诊比例:125/3554,约3.52%。因为潜江和天门的整体数量都较低,不具有同类比较意义。
病患的重症经治疗,会逐渐变成轻症,而这两所医院应该就是为重症准备的。两所医院的病床数量,必定是经过流行病学推算过的。其数量应该是比理论值高出一个比例,形成一个缓冲区限。尤其是有些人经过治愈后,并非到达最后治疗周期,会提前康复,这对于提高病床利用率非常有意义。导致病患死亡的主要原因,与病人自身的原发疾病关系较大。
目前对于武汉方面而言,用于确诊的试剂盒匮乏直接影响到发病率数量,而用于治疗的药物则直接关系到重症与轻症的比例。等检测试剂盒充分到位,确诊数量可能迅速上升,但并不是意味着更多人数在这个时间段内传染,只能说被筛查人数增加。有理由相信武汉封城后,补救式的操作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只要传播途径得到了控制,在目前死亡人数和治愈数量持平下,相信这次疫情结束能得以实现。相信医疗团队和政府近期能彻底解决,作为普通民众,做到不添乱,保护好自己与家人,就是最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