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流感、HPV领跑疫苗,八成家长认知免疫接种
个体投资健康幅度加大,背后是认知度、收入、风险源的较量。疫苗贵的、便宜的都不最受欢迎。
今年属于流感大年,流感疫苗的批签发数量巨大。但流感疫苗的最终接种,取决于民众个体投资健康幅度意愿的增加。
上周末,国元证券《疫苗2019年批签发总结》发布。流感疫苗合计批签发3078.42万,增幅90.60%,4价流感疫苗971.05万,独占鳌头。华兰生物、江苏金迪克占尽先机。
国产疫苗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国产疫苗批签发5.28亿,同比增长4.79%。鉴于长春长生事件带来的负面效应,进口疫苗0.41亿,但同比增长25.72%。
图源:国元证券《疫苗2019年批签发总结》
相信后期经过《疫苗法》的洗涤筛选净化,国产疫苗会重整旗鼓,实现一种健康向上的态势。儿童作为家庭疫苗防护的重点,家长对于疫苗的态度尤为关键。根据小豆苗《2019中国家长对儿童接种的态度及行为白皮书》,近八成家长对于疫苗接种具有正确认知水平。
受长春长生影响,2018年7月的《疫苗事件前后,家长接种态度及行为变化大数据报告》,倾向选择国产疫苗的家长,从78.59%下降至35.84%。但2019年调查显示对国产疫苗的选择倾向,已回升到77.84%,这一方面显示出家长对于国产疫苗的信心逐步恢复,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一次负面事件,会对整个国民认知造成巨大冲击,国内各医疗企业当引以为戒。
图源:小豆苗
此外,不同收入水平及不同学历家长对于国产、进口疫苗的选择倾向也决定了疫苗的市场份额。插个话,本来我觉得这里收入水平和学历只选择一个来调查就可以了,后来想到自己的收入和学历,立马觉得这事就应该分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历越高或者家庭越有钱,越倾向于选择进口疫苗。
这事是没法辩论的,因为各有各的理由,反正是自家孩子用。但有钱归有钱,没钱归没钱,给孩子打二类疫苗,还真不是越便宜或者越贵越受欢迎。价格100-200元之间的,最受欢迎,远超过100元以下及500元以上。这大概和中国人信奉的中庸之道有关,太便宜的信不过,太贵的怕吃亏。
图源:小豆苗《2019中国家长对儿童健康服务的态度和行为报告》
其实小豆苗完全可以再做个调研,同种家庭收入、同种学历下,家长性别对于国产、进口疫苗的选择倾向。相信会是一个比较有趣的结构划分。毕竟有些成人疫苗主要是针对女性的,比如下面说的HPV疫苗。
基于同样打一针,功能越强大越好的目的,4价稳定增加,9价HPV疫苗增速迅猛。4价HPV疫苗批签发产值为44.24亿元,9价HPV疫苗产值为32.42亿元。
也可以看出大众对于这类疫苗的需求非常巨大,鉴于此类疫苗的价格不菲,从侧面反映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确实有所增加。此外就是物质生活满足后,对于其他需求频率也逐渐拉升,这也大概是辉瑞开发枸橼酸西地那非口崩片的一个旁证依据。任何的群体喜好性消耗,都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这种群体喜好一旦培养习惯后,就不会很快下滑,对于相关行业而言,都是一种利好。而且从西地那非、他达那非等药品在部分医院的销售量(单位:万片)来看,此类产品一直保持一个稳步上升的趋势。也就是说,未来预防性用药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药品,从趋势看,是受到大众喜爱的产品。
图源:艾美达公立医院数据
虽然我们各类疫苗的批签发数量在增加,但还是无法完全保证某一区域货源充足。下图是儿童疫苗的缺苗状况,19.1%的家长表示经常遇到缺苗,一半以上表示偶然会遇到。
图源:小豆苗
而且还有个比较奇特的现象,缺疫苗的重灾区竟然是省会城市。当然,省会城市人口密度大,孩子多,接种日期集中也是一个因素。此外,乡村对于自费疫苗的认知度比城市也要弱一些,会导致这种与我们潜在观念“乡村缺医少药”的冲突。
综上,疫苗作为一种预防性制剂,其消费模式具有前瞻性。除去流感疫苗这类短期突击接种的情况,绝大多数都是有计划的接种。对于不接种面临的风险比较,以及家庭收入、个体教育程度都有直接相关的影响。对于向民众普及疫苗知识,依然是我们要着重考虑的工作。其实各类预防性接种,除去不良反应等因素外,绝大多数会降低后期患病的治疗支出及时间成本。这对于缓解社保压力及个人家庭压力,都非常有意义。
参考资料:
国元证券《疫苗2019年批签发总结》
小豆苗《2019中国家长对儿童接种的态度及行为白皮书》
小豆苗《2019中国家长对儿童健康服务的态度和行为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