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DRG按病种付费对医疗产业影响预估

2019年各类医疗方针政策层出不穷,按病种付费是个比两票制更加理想化的模式。我们从产业方面做个预估,看下是否应验。

一,临床检验人员缩减

现在很多时候去医院看病,都是要体检的,最常见的血常规基本上跑不了。而DRG后,为了控制总消费额度,首先消减的必定是此类检测项目,毕竟要预留出患者用药的额度,能经验判断用药的,必定不做体检。包括专门负责体检的部门,急诊化验室等都将大规模减少业务数量,而对应的就是临床检验人员的缩减。

二,体外诊断、医疗器械企业效益缩水

在两票制事实后,大量药企都在羡慕IVD(体外诊断试剂)和医疗器械企业,觉得他们能继续活的潇潇洒洒。但DRG上市后,可以明确认定是对这类企业的狙杀。以PET-CT为例,设备采购等费用约几百万乃至一两千万,按病人做一次检查费用八千块来计算,至少需要10000000/8000,1250个病人做检测才能实现数额等同。考虑到折旧、耗材更换等投入,甚至两千次检测都未必能实现盈利。当业务量下降时,医疗机构势必会降低此类设备的采购,以减少亏损。其它的诊断试剂同样如此,以酶联免疫96孔板为例,如果病人足够多,那么一个96孔板,除去阴性对照、阳性对照、质控品、校准品的加样孔外,做七八十例病人血清是可以的。当病人检测数量大规模减少时,检验科只能拆分酶免试剂板,比如拆成8*2或者12*2的来做。但无论一次实验有几例血清,阴阳性对照、质控校准的消耗是固定的,不会因为只有一例血清就可以降低使用量。此时检测成本将大大提高,在苛求费用降低的同时,极有可能出现多名病人抽血后,等凑齐人数拼单做检测的情况。如此一来,这些相关企业势必缩水,甚至倒闭破产。毕竟对于企业而言,批产量越小,单位成本越高。车间的固定消耗是无法回避的,比如空调运行、水机运行,不会因为产量少而对应比例的减少消耗。

三,大部分药企会效益缩水

两票制、4+7后,我们理想化的认定药品的消耗量必定增加,虽然单价会降,但总销售额甚至可能会上升。但并非如此,根据艾美达全国公立样本医院的一份数据显示,以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为例,虽然2019年的数据仅为一到三季度,但可以明显看出销售额是下降的趋势。

8-1.jpg

这些还是已经实现以价换量的产品,也就是属于我们认定的“低价药”。当低价药企业效益缩水,其它未降价的在法律规则上看,不可能有拉升。所以现在的药企虽然可能祥林嫂般的抱怨日子不好过,但后面极可能同那些医疗器械公司一样不再抱怨,因为会变成祥林。不过不是年轻力壮的,而是躺下的那个。

四,临床医生数量会减少

当DRG发生后,一种病需要哪些药,基本都固定化,门诊医生的含金量部分变成了疾病判断。当然,不排除后期会直接病人输入病情,然后测个血压体温,自动诊断发药。此时临床医生可以集中精力做手术等操作了,这个政策会比目前的医患关系紧张更能减少医生数量。临床检验人员和医生的大量离职,对于拉升大众平均医疗知识水平非常有意义。

五,药学、医学、检验学专业会被编程等计算机专业替代。

因为薪资、就业数量的不景气,药学、医学、检验学专业报考人数会降低,而人工智能化的编程等计算机专业则异军突起。或许能实现病人刷脸、开方、给药,甚至3D扫描病人身体,而后自动化做手术。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一旦有医患冲突,他们能做的,只有砸设备。等着砸完,交钱换新的就好。机器不会有廉政风险,这对于加强社会风气清廉也是大有裨益。

至于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风险把控,我们相信有关部门会做到尽善尽美。在降低医保消耗的情况下,势必实现国民健康的呵护。总结一下,DRG是利国利民,功在千秋。

微信公众号:iMeta-Info

关注艾美达微信,带您领略独家观点,了解更多医药咨询

© 版权所有 艾美达(北京)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京ICP 备14033340 号

公司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11号中汇广场B座1807

公司邮编:100029

商务邮箱:Services@imeta.com.cn

办公电话:010-59786088、5987611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