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女性延迟65岁退休,给药企带来哪些影响?

15-1.jpg

22号,中国经济论坛上,黄奇帆认为延长女性工作年龄到60,或者直接到65岁,是项改革红利,预计每年可以给国家增加一万亿的收入。

关于这件事,作为一个一直担心自己活不到领退休金那天的中年人,不作任何道德或者人性层面的分析,至于超过45岁还能不能找到工作,也不做任何职场方面的解读。只谈一下对于药企的影响,欢迎大家留言拍砖、打脸、掀桌子。

一、主攻住院部的药品,例如大输液之类用量会有下滑

住院部病人,主要有两种。一是限于病情,不得不住院治疗的;另一种是根据病情,可住院也可不住院,但家人担心回家后不如医院好,而主动要求继续住院观察的。

第一种病人属于药品刚性需求者,大概率不会因为各类政策而降低消耗量。第二种病人有自主选择权,在上学阶段8岁到23岁,未必能请到假。在工作阶段18岁到65岁,未必敢请假。毕竟我们公司超过40岁就不收简历了,63岁你敢动不动就请假住院?可能明年不续签合同了!所以这种延迟退休政策和国家对于过度医疗的管制,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慢性病用药迎来微小利好

老而不休,但经过多年的劳累,各类慢性病已经找上门来,老龄化使得慢病患病率显著提高。

15-2.jpg

目前慢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重要死因,在职期间,得益于企业单位体检制度的实施,那么慢病的知晓率必然会高于退休后的自己体检。较高的知晓率会提高治疗率,那么针对慢病的药品,例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消耗必然有所增加。毕竟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是所有慢性病首选方案。手术治疗因其高成本,而往往成为最后的举措。而基于慢病因素引起的并发症,例如糖尿病、高尿酸引起的肾损害用药,也将有所提高。

15-3.jpg

为什么说是微小利好?因为这是刚性需求,只不过知晓率高,引起新一轮的需求。但4+7面前,似乎无法与过去的利润相比。

三、流感等疫苗类、预防性用药迎来大利好

要知道本身老人儿童就是易感人群,儿童作为家庭最大的保护体,大概率会主动打疫苗预防,但55岁退休老人未必舍得打。但65岁才退休,那么考虑到请病假的薪资折扣,55-65岁打疫苗以保证出勤率,将成为常态。“扔掉拐棍,杜绝流感,正常上班”将成为各公司的口号。毕竟临近退休,能从国家拿钱了,我们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能享受下老来乐的福利。备好药,冲一下,争取多领几年退休金。所以各类预防性疫苗、药物,将会成为中老年新宠。

其他康复类治疗、个人体检类试剂消费也有所拉升,唯一难点是养老产业,因为极有可能出现65岁工作人员照顾66岁老人的状况。而且退休年龄的增加,也使得养老机构医疗消费会大量提高。不过这对于药企而言,并不是全都利好,因为药企更需要面对的难题可能是,研究老年痴呆用药的工作人员得了阿尔茨海默病,算不算工伤?

参考资料及插图二、插图三来源:《慢病用药市场分析和展望》

微信公众号:iMeta-Info

关注艾美达微信,带您领略独家观点,了解更多医药咨询

© 版权所有 艾美达(北京)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京ICP 备14033340 号

公司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11号中汇广场B座1807

公司邮编:100029

商务邮箱:Services@imeta.com.cn

办公电话:010-59786088、5987611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