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19秒杰华新闻片,透露了乐复能哪些信息?

找到了点缺陷,比起来技术审评报告,新闻片中更直观。

关于杰华生物的乐复能技术审评(重组细胞因子基因衍生蛋白注射液CXSS1300013申请上市技术审评)报告,已经被多家平台扒拉过,有的稿子还在世,有的已经被删除。其中的各种技术性分析,不再赘言,我只说说在山东电视台播放的杰华生物新闻片段。

5-1.jpg

图中的应该是洗瓶装置,立式超声波洗瓶机。作为一款注射剂产品,内包材要做到清洁无菌,洗瓶可以去除大量的颗粒性污染源。是注射剂企业常规的一个操作,现场只有一个员工在,实现了全自动化处理。

5-2.jpg

这里是灌装过程,可以清晰的看到瓶口从无胶塞到有胶塞,但未能看到具体的灌装针进入瓶口的状态。新闻片肯定是被剪辑过的,所以也无法得知灌装速度。

根据非最终灭菌产品的无菌生产操作规定,在处于未完全密封状态下的产品操作和转运,比如这里的灌装、压赛(扣上胶塞)需要在B级背景下的A级送风中实施。在视频中能看到A级层流罩,考虑到这套设备的专业性,所以确定此处无缺陷。

5-3.jpg

这里有四个关注点,一是操作人员的举手姿势,略显浮夸,这个姿势保持几分钟,人就累了。毕竟我们最常用的姿势是上臂靠在肋骨附近,手自然置于胸前(不接触衣服)。如果不是摆拍,只能说体能卓越,相比而言,另位工作人员姿势就规范、正常多了。

二是靠近此操作人员肘部的白色喷壶,应该是装得消毒剂之类的,定时喷涂于手套上,保证手部足够的无菌条件。

三是挂着的黄色线路,有点困惑,一般这个洁净区域内,要考虑到卫生死角的因素。这个挂着的黄色线路明显是难以清洁的位置,不清楚是属于常规操作还是临时用一下。

四是出来的药瓶,因为清晰度问题,所以无法得知是处于轧盖后还是只加了胶塞。因为该注射剂是蛋白类,所以肯定是不能后期装瓶后再灭菌的。这里如果是未轧盖状态,那么还是有染菌风险的。当然,具体风险要靠企业的验证分析来做出判断,我们在此不能作为缺陷来判定。

5-4.jpg

这里的顶部是排气系统,在气象色谱中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会影响结果分析。这里的是安捷伦的一款液相色谱,在最左端是色谱柱子盒。此处重点说明三点,一是排气系统一般一个色谱仪配一个,这里明显是两个色谱仪,却只安装了一套排气,不清楚是基于什么原因。

二是地上的废液瓶,这里要比971那款药用屈臣氏水瓶正规多了。但从瓶子上依然能看出这是瓶身的原有标签,如果清晰度高,我们甚至能分析出是sigma还是哪个厂家的产品。这里存在一个缺陷,未对废液瓶张贴“废液”,当然行业外的人觉得这是找茬。但规范就是规范,任何使用中的瓶子都要带有标签,能不能不撕毁、覆盖原有标签,只在另一侧贴上“废液”?不行,这属于同一个瓶子有两个标签,会有混淆风险。你在家里,可以用洗洁精的瓶子装洁厕灵,在药企却必须按照这个很死板的规则来办事。毕竟药企不同于家里,这点缺陷,可以说是不应该出现的。此外废液瓶摆放应该在桌子空挡正下放。避免人员走动碰撒,专业的应该有废液瓶存放箱。

三是色谱柱更换或者安装,一人操作,一人核实,安装记录呢?而且整个房间中未看到任何纸质资料,设备运行的SOP在哪里?运行记录又在哪里?色谱仪运行的状态标识牌是都恰好在无法拍到的那一侧吗?

鉴于国内企业新闻的摆拍状态,我们对于“色谱柱温也没达到,这是刚开机10分钟以内的状态”这种小细节不做分析。为什么我们会对于企业新闻片分析?因为企业药品马上就要上市了,而上市前是要经过现场核查的,要达到能上市的状态。就目前看来,排气系统只安装了一个,废液桶没有标识,操作现场未看到操作规程,似乎这个现场不够那么完美严谨,或许这是需要企业更用心去完善的吧。

微信公众号:iMeta-Info

关注艾美达微信,带您领略独家观点,了解更多医药咨询

© 版权所有 艾美达(北京)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京ICP 备14033340 号

公司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11号中汇广场B座1807

公司邮编:100029

商务邮箱:Services@imeta.com.cn

办公电话:010-59786088、5987611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