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质疑GV-971,我觉得无需在意
不能因为有黑历史,就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药企。
近日GV-971,无疑是最热的医药点。国内为之瞩目,而国外某些人也心有不甘的觊觎这种殊荣。比如下面这位。
图一
话里话外透露出一种迷之逻辑,老是绕着圈子挤兑研发者和企业的黑历史。说研发者的论文图片存在问题,说企业曾经深陷打假。也有好事者把一些莫名其妙的图片当作研发人员的文章来登出来质疑,说图片有修图嫌疑。
图二
还把pubpeer网站拉出来作为依据。这种行径极为不雅。
一,旧文章不代表新水平。局限于之前的科研条件,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瑕疵,是在所难免的,不能只抓细节忘了全局。
二,图片存在类似重复并不一定代表造假。要知道这可能是重复性好的表现,而且已经达到了细胞级别的可重复性。能实现这种级别的重复性,代表了生物制品划时代的成果,是科学药物的代表。这必定与科研人员日以继夜的攻关密不可分,把自己达不到的水准当作造假,是对真正的科研工作一种亵渎。
三,绿谷曾经的尴尬往事不代表后期就不能做科研。而且这次是同真正的学术大咖团队合作,有成绩是理所当然的事。
说到团队,我想起来另一种质疑声。在腾讯网有篇文章《老年痴呆症新药上市的背后:“我不理解药物机制,但我理解你”》,说的是绿谷领导人与研发团队的故事。里面有张插图,是科研人员工作的实景照片。
图三
质疑者的观点1:真正的液相工作房间,不会有这么多人同时在,液相工作人员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制备样品、配流动相和刷瓶子上。
我的观点:一个优秀的液相工作人员,要能熟练看出样品的关键点来,比如峰高等,当然要一个劲的盯着屏幕看。再者刚开始需要冲柱子,放样品,设置参数和序列都离不开人。还有一点,企业要培养新人,肯定要手把手的教学。
质疑者的观点2:他们竟然用屈臣氏的水瓶子收集废液。
我的观点:把钱花到刀刃上,是每个企业都会做的事。屈臣氏的瓶子咋了?无非就是装个废液吗?废液难道还需要避光吗?
质疑者的观点3:他们竟然都穿鞋套!
我的观点:液相属于高精密仪器,出于对设备的维护,穿鞋套可以降低尘埃粒子含量,避免地板老化。毋庸置疑,毕竟我们当年计算机课都是自带鞋套的。
质疑者的观点4:照片最近一台液相是安捷伦的1 200吧,模块摆放顺序与标准不一致。规范的顺序从上到下依次为:流动相瓶子、脱气机、泵、进样器、柱温箱、检测器、废液瓶。可确保流动相从上向下流动。照片中错误顺序为:流动相瓶子、泵、脱气机、柱温箱、检测器、进样器、废液瓶。
我的观点:进样器在最下面,体现了人文关怀,方便实验人员操作。用看上去比较丑的装配方式来保证人性化操作,恰恰突出了企业以人为本的潜在理念。
此外,GV-971荣登邮票也引起了不少人的讨论。有人觉得一个药品连四期临床都没结束,就判定为国家级科技创新过于草率。

图四
我觉得这更能说明科技实力与人民期待相吻合。也只有这种为民众健康谱写高歌的企业能进入科技创新行列。唯一缺陷就是,目前邮票无法让更多人看到科技细节,我呼吁把所有GV-971的文章插图都出版邮票。形成一套医学邮票,如果可以,甚至应该把国外质疑的那些高科技插图也做成邮票,让世人皆知这项科技成果。
我们不能因为绿谷之前的错误而忽略了现在前进的脚步,这才是赏罚分明,这才是自信心的强大。我相信这次GV-971一定能让世界看到中国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