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销售费用,查账可抓住多数药企涉假行为
财政部查医药企业会计信息,颇有种“换个姿势,让我来试试主动权”的姿态。这对于当前的高药价、高回扣态势,以及缓解药监部门百口莫辩的状态,是非常积极有利的。
昨天这条消息几乎被所有医药媒体转发,毕竟这么大阵仗针对医药行业还是头一次。
其实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说简单些,就是查账,看有无遵守两票制,有无回扣现象。销售过程费用过高,高在哪?是学术会议还是带金销售?不仅仅是流通、使用过程,查账还可以抓住多数药企涉假行为。有哪些?下面一一道来。
一,查药品原辅料、包材信息,从源头卡住风险。
都知道“药材好,药才好”,化学原料药是企业生产,自然随货会有发票。中药材现在也开始搞这种类型,农户没有发票怎么办?成立农村合作社,在农户与药企之间建立一个中间机构,药企负责出钱,农户负责出货,合作社负责合规出票据。避免药企在田野、地头、集市上搜买药材。成本肯定是增加了,但也控住了源头。
二,查水电费,从能源耗费查企业生产现状。
在环保风暴中,好多企业被关停。要么整改,要么停产,成为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偷偷生产,把生产批号改成之前的旧批号。通过更改原来的批生产记录、批质检记录、原辅料出入库台账等信息,实现暗度陈仓,为企业能活下去提供经济基础。具体事例可自行搜索关键词“关停药企 擅自恢复生产”。
只看常规的GMP文件与记录,看不出任何毛病。毕竟做这个的都是专业人士,岂能随便就让人看出端倪?
那么突破点来了,就在于水电费。你说你确实停产了,那么这一个月几万度的电费怎么回事?上百吨的市政用水是怎么回事?
没有多少企业会舍得自己另行买柴油机发电,自行打井抽地下水更不可行。因为必须保证药品上市后,不会有质量风险。所以这个洁净厂房的运行费用(电费)是没法节省的。
三,查耗材、配件更换费用,从厂房设备角度看是否按照GMP执行。
药企,是个具有同质性的行业。因为大型厂房设备都是通用的,一个洁净厂房的维护正常运转。其配件耗材,比如传送机器上的三角带,空调上的初效过滤器,注射用水系统上的活性炭、石英砂、RO膜等耗材,都是需要阶段性更换的。有的根据检测数据,有的是根据时间要求。这些耗材费用不菲,有些企业就能省则省。面对检查,就说最近一直停产。不开机运行,这些机器上未更换耗材的缺陷就显示不出来。反正耗材更换记录是正常的。
好,查发票吧。什么?你们是从网上买的,量小,没开发票?不怕,打开淘宝京东的购买记录看下---,露馅了不是?
四,查社保费用,让专职人员数量一清二楚。
药企一些关键职位,是不允许兼职的。为了能正常实施岗位职责,必须有专人在岗。哪怕停产了,除非是打算后面不恢复生产,否则专职人员的数量是可以估算的。
万一为了应付检查,在外面临时雇用怎么办?一个社保信息就一览无余。一个人是不可能有两份社保的。别人过来拿个兼职费用,是不会把主要工作给放弃的。用社保来确定专职人员数量,甚至可以确定专职人员到岗时间。文件记录可以后补,但社保后补是有信息可以追溯的。
可见,能发挥查账作用的渠道有很多。如果一个企业过多的涉及现金流通,而非公对公,那么其风险必然也水涨船高。或许,这次77家企业查账,能给我们日常监管带来一些启示,也给一些存有侥幸心理的企业带来改过自新的决心。毕竟账捋顺了,大家心里才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