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药品回扣”事件,看社会各界舆情特点
伴随着“妻子举报老公收回扣”,近期举报事件已经迎来第四部。
这一事件因涉及“出轨”、“抛弃糟糠之妻”、“大义灭亲”、“药企回扣”、“医疗腐败”等众多标签,被网友命名为情感热文《震惊!大猪蹄子收回扣就该被查!》,家庭文摘《成功的男人,后院不起火!》,普法频道《浅谈小三对于维护医疗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或者职场指南《论单身狗在回扣事件中的生存优势》。
众多的命名,也意味着事件有众多的指向性。在不同受众的平台上,分化很大。
某粉丝主力为医务人员的著名平台,留言多为呼吁提高医务人员待遇。要求正视回扣事件中的合理性,要求改变现有医疗体系制度。当然,也有观点争论,有的要求“盗亦有道”,不能给患者开无效药品,不刻意多开药品。
其实每次不管是回扣还是其他行业负面资讯,最受支持的留言都是“提高医务人员工资!改变现有医疗制度!”
在受众为药企员工的平台,观点分化要更复杂。有的表示制度问题,大环境问题;有的表示希望能彻底杜绝这类回扣现象;复杂化的背后是很多制药行业人员自己也吃不起药,某网友晒出了自己医保卡和将要购买的药品单价。
妥妥的不够花,看病原因?
头痛。
做过检查后原因不明,急诊开出六天的药量。而一般急诊要求的是不超过3天药量。这里面不确定是不是有回扣,但高昂的药价加莫名的大处方,难以让患者认同。
相对于医务人员每次在留言区域的抱团呼吁涨薪,很少有药企员工提到工资低。经与药企同行探讨,主要原因可能是工资太低,实在舍不得开流量留言。
再回到此次事件中,不同平台展现的风向不同,体现了目前复杂的舆情状态。每个平台都是针对自己的受众来发布文章。而有针对性的文章,又为平台聚集了新受众,淘汰了不同观点者。
各专业平台都形成了一个观点相对集中,积极为受众发声的舆论区域。甚至不同观点的留言可能出现两种结局。
一,不同观点留言→不被放出→平台显示出集中的舆论风向
二,不同观点留言→特意选一个有逻辑缺陷的留言放出→被其他留言吊打
当然,这个只有大平台才能实现第二种现象。因为有的平台粉丝较为腼腆,留言很少。如果只放出了异见者的留言,而没有其他人留言来反对,那么最终局面就会非常尴尬。
类似在周立波的节目下留言,“感觉还是德云社的相声好听!”如果有周立波的粉丝来大量留言对抗,这效果就比较好。但万一没有粉丝留言,只留着德云社的粉丝留言在那,这气氛就比较尴尬,会有主场输了的内疚感。
大众性平台对事件的描述多为转载通稿,留言却比较集中。
可以明确看出一点,大众平台对于药企和医务工作人员没什么吸引力。毕竟在这里骂骂医务人员和药企才是主流风向。集中体现了药企和医务人员的业余时间非常有限,很少在相关行业外的地方耗费精力。
总结一下回扣事件中舆情分类:
医务人员:涨工资!改制度!
药企:我该说啥?我沉默。
大众:医生都收回扣,药企没有好人!
我们以为信息发达的今天,沟通更为便捷、顺畅。但事实却远非如此,这大概是最让人感到无奈的现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