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毛利堪比茅台的背后,利润哪有自媒体赚得多?
算来下,利润最多的还是自媒体啊,只用交电费就可以了。
近日,朋友圈被多条寿仙谷灵芝孢子粉毛利润堪比茅台的消息刷屏。
2018年毛利润93.74%,这可厉害了。
不过,一名该企业员工(确实是员工,不是高层,本文未经任何企业或个人授意,写稿原因仅是作者本人为了实现个人价值)表示,真有这么多就好了。
既然觉得利润没这么高,那么媒体曝出的利润是如何计算的?
原因一想我也明白,你家灵芝孢子都是自己种植的,又不用花钱。原料成本接近于0啊同志们!一个产品如果原料成本为0,那么还不是大赚特赚,所有的价格都是利润了?
所以这利润肯定大大的,不过按照这个说法,我觉得媒体写手的利润是最高的,你们写稿子最多也就是电费钱,即使工业用电也就不到两块钱一度。现在天热了,允许加上你们开空调的钱,也用不了多少电费钱,一两千个字,一个小时能打完吧?毕竟网上说打字快的一分钟上百个字是没问题的。这么算下来,稿费40块钱千字一个小时,你们利润都十几倍了。一天12个小时(996可是你们自己说的啊),40*12,四百八,月工资上万了,还要啥自行车?
难道媒体误解了利润算法?
不,没误解,只不过为了引发关注,用的是“毛利润”。
毛利润嘛,原料成本和售价。这要是计算液氮生产企业,直接采用低温压缩空气就可以得到产品,那毛利润肯定超99%了,毕竟原料空气又不花钱买。
但毛利润高,不代表净利润高。净利润才是企业赚到的钱。毛利润看上去高,净利润为负值的,也不是没有。此前有报道,2018年4月莎普爱思公布的2017年成绩单,四季度净利润为负值。
保健品作为营销型产品,其销售过程中的成本不比药品低。而且生产工人、质检部门等技术性岗位,对人员知识背景有专业要求,所以人工成本会很高。此外,现在保健品在厂房配置上多向制药行业靠拢,GMP车间、净化空调、纯化水---这些都是在原料成本中无法体现,但又不得忽视的大头投入。上百万的资金投到这些硬件设备中,你都听不到什么动静。
而一些行业外媒体,对于制药行业、保健品行业缺乏足够的背景了解。忽视企业对于产品的其他投入,动辄就毛利润超多少多少,这种宣传不利于行业发展,也容易误导民众对医疗产品的理解。让医疗行业背负上一种高利润的噱头,是具有高度误导性的。在现在这种大众看不起病的社会浪潮中,对制药企业十分具有冲击性。
在回扣、腐败等负面信息包围中,整个医疗产业都战战兢兢。现在如果还被迫以高利润的姿态来展现,未免太过于“挑软柿子捏”。一个行业的积极向上发展,离不开媒体大众的监督督促。但如果这个发声的技术含量太低,而又占据一个较高舆论平台,对行业的破坏性就会变得无比放大。
希望行业外媒体对于医疗卫生方面报道,尽量做好客观公正的数据分析。不要用一些容易引起误导作用的词汇来吸引读者。此外,医药类媒体面对错误舆情,也应该积极发声,避免企业陷入自救不暇的境遇。当然,上市公司需要一些大数据的正面宣传,但无论如何,客观公正减少误导,应是媒体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