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医保局监管下如何腾笼换鸟?

难产的医保局终于在万众瞩目下挂牌了,四位领导人中有三位均有着经济学背景,仅一人有医学背景,这样的设置也让业内惊呼出人意料。医保基金缩紧、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民众对于医保覆盖范围扩大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希望覆盖更多的药品,尤其是创新药领域。在新机构、新领导的带领下,医保的腾笼换鸟能够实现吗?

首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016年,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基金收入1.62万亿元,支付1.36万亿元,结余0.26万亿元,以药占比30%为线,可用于药品消耗费用的医保基金为0.47万亿元(以收入为计)。

截止到2018年3月,共计有600个左右的1类新药进行临床申请和临床试验,也就是说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大量1类创新药在中国上市;不仅如此,还有进口药的大量、快速上市,仅在2017年,就有39个进口药在国内获得批准上市。

小编在此粗略估计,按照当下审评审批制度,在未来创新药加进口药平均每年或可有30~40个药品上市。再粗略保守估计下,每个药品销售额为5亿元,年费用便可达到150~200亿元。需要注意的是,这仅仅是一年的销售额,若未来每年均有30~40个产品上市,第一年150~200亿元,第二年300~400亿元,第三年450~600亿元,第四年600~800亿元……若把这些药品均纳入医保目录,过不了几年,全国人民就都没钱看病了。

(小编在此仅为简单粗暴的估算,未考虑医保基金增量问题,若要较真,下面的内容有可能不适合客官了,请做好心理准备哈)

尤其是“笼子”里的各种有年头的“鸟”还很多,想要把这些“宝贝”请出去还是很难的,各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探索中,例如部分省份期望通过建立辅助用药或重点用药品种监控目录,控制医疗费用、引导合理用药。以上措施虽然产生一定效果,但仍需要医保局从顶层设计,继以配套各种辅助措施来保障合理用药,从而减少不合理用药的事件发生,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由此可见,新医保局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对于物美价廉的创新药和进口药如何纳入医保目录呢?那必须是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药物经济学!

医保局三位领导均有经济学背景,尤其是原财政部副部长胡静林成为新部门的首任掌舵人,用经济学思维解决医保控费问题将成为可以预见的未来。

对于药物经济学的概念和作用,学界的表述是: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系统、科学地比较分析医药产品的使用成本和临床价值,从而筛选出最有临床方案,旨在提高医药资源利用的整体效率。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曾表示:药物经济学的应用价值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企业的需求,要证明自己的产品和他人产品之间的性价比优劣;二是政府的需求,药物经济学的评价结果对政府的科学决策具有很大的帮助。(药物经济学介绍:神秘的药物经济学)

通过前文的粗略估算,在未来,高质量的创新药和进口药是不可能全部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中,国家医保目录是保证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需求及变化。对于那些未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高价值新药,则需要通过医疗商业保险进行覆盖。

当前,已有医药企业开展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例如:糖尿病并发症险,医药险,互动式保险,疗效付费险等等。

有先见之明的企业,应尽早行动,指望通过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实现放量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

新医保局的建立,给业内带来了很多期望,希望新一届领导能够不负众望,凯旋而归!

微信公众号:iMeta-Info

关注艾美达微信,带您领略独家观点,了解更多医药咨询

© 版权所有 艾美达(珠海横琴)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51631号

公司地址:珠海市横琴新区艺文一道66号8楼文化工作室8155

公司邮编:100029

商务邮箱:Services@imeta.com.cn

办公电话:010-59786088、5987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