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女性高发癌的靶向治疗:小分子靶向药物汇总分析
根据2017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最新癌症数据显示,我国大城市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其中,乳腺癌为城市女性癌症的主要负担;甲状腺癌发病率上升趋势加快,需格外引起重视(见图1)。此外,卵巢癌的发病率虽低,但致死率却居妇科肿瘤之首。
图1 我国大城市女性乳腺癌及甲状腺癌发病率
来源:2017中国城市癌症最新数据报告(1/10万)
目前分子靶向治疗已凭其特异性、有效性较强、毒副反应相对较低等特点,在肿瘤治疗中取得很大成功。本文就目前国内外针对乳腺癌、甲状腺癌及卵巢癌的已上市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作一介绍。
【乳腺癌】
目前用于乳腺癌的小分子靶向治疗的药物包括以 EGFR和HER2为靶点的拉帕替尼;以雷帕霉素靶蛋白(mTOP)为靶点的依维莫司,以及CDK4/6激酶抑制剂Palbociclib和Ribociclib。前两个药物均已在国内有进口上市,后两者尚未在国内上市(详见表1)。
表1 已上市小分子靶向药物——乳腺癌
【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是甲状腺组织中的恶性结节,也是近年发病率上升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通过手术、131I及促甲状腺素(TSH)抑制治疗。对于进展期甲状腺髓样癌、难治性甲状腺癌目前临床仍缺少有效治疗方案。分子靶向治疗为甲状腺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临床使用的药物为小分子酪氨酸激酶多靶点抑制剂。其中索拉非尼和乐伐替尼用于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凡德他尼和卡博替尼用于治疗甲状腺髓样癌。目前我国仅有索拉非尼进口上市(详见表2)。
表2 已上市小分子靶向药物——甲状腺癌
【卵巢癌】
由于卵巢癌的早期临床症状较不明显,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就处于晚期阶段,这对其有效治疗造成了很大困难,使其成为妇科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一直广受关注。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发病率相对欧美国家较低,约6.1/10万。近年获FDA批准用于治疗卵巢癌的小分子靶向药物有3种,均为PARP抑制剂,但国内均未上市(详见表3)。
表3 已上市小分子靶向药物——卵巢癌
【结语】
虽然全球范围内上市的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很多,但国内上市的仅有不到一半的品种。如国外已上市两款针对基底细胞癌的小分子靶向药物——Vismodegib、Sonidegib,但至今未在国内上市;早在2011年FDA批准用于治疗黑色素瘤的维莫非尼,2017年初方在我国进口上市。同一种新药国内上市时间远远晚于国外,我国患者常面临苦等新药的窘境。而近期我国药品注册新政的出台,有望改变这些局面,大幅提升进口药在国内上市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