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高度集中的靶点和适应症—抗肿瘤小分子靶向药物

在已公布的44个国家谈判药品有22个均为抗肿瘤用药,其中7个为小分子靶向药物。本期,我们以小分子靶向研究为例,看一看国内外的研究区别。

靶点高度集中

对于小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近些年FDA批准或处于III期临床阶段的品种主要集中在PARP、HDAC、PI3K、CDK4/6等抑制剂,而我国目前品种作用的靶点在VEGFR、EGFR抑制剂(含多靶点),而具有新型作用靶点的品种在国内则十分鲜见。

9-1.jpg

当下,我国抗肿瘤药研发上市的产品中大部分均为Me-too或者Me-better类药物,并不是真正意义的首创药物(First-in-class),基本都是在已知作用靶点上进行改进创新。首创药物是作用于全新靶点治疗药物,具有全新化学结构,并且市场中没有同类竞争产品。

鉴于我国审评审批改革之前,药物从申请临床到真正上市,需要近十年时间,这其中严重影响了新药研发的积极性。在现实条件下,能够达到Me-too或者Me-better类新药已属不易,但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市场是残酷的,在越来越多的相似药进入市场后,其中的竞争不言而喻。

不过,值得欣喜的是,由深圳微芯生物研发的西达苯胺是全球首个获准上市的抗癌新药,是全新结构亚型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是谈判品种之一。

适应症分布

我国非小细胞肺癌发病率高达295.8/10万,目前我国已上市的小分子靶向药物有6个,多以EGFR抑制剂为靶点。以2016年新药临床申请为例(下文均以2016年新药临床申请为例),品种数量高达19个,受理号数量119个,涉及企业数量60个!如果这些品种均成功上市,这其中的竞争强度不言而喻。如果想要以这些品种作为主打的企业,可要三思而后行啊!

除非小细胞肺癌有6个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外,已上市治疗肾癌的小分子靶向药物有4个,申请临床的新药品种有6个,受理号57个,涉及企业数量24个。虽然相对非小细胞肺癌来说没有那么惨烈,但是竞争强度依然不小。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3个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申请临床的新药品种为2个,受理号6个,涉及企业数量4个。为何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会这样“冷清”?发病率相对较低呀,为1/10万,发病率低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市场容量相对较小。不过,小编倒认为,虽然非小细胞肺癌发病率很高,市场容量巨大,但是竞争企业很多,到底能不能分得一杯羹只有市场才知道。而慢性粒细胞虽然发病率低,但是竞争相对较少,成功上市后或许会得到不一样的效果。

整体看来,我国目前小分子靶向药物的靶点和适应症集中度非常高,这背后是企业付出了大量资金投入,上市后能否取得预期效果让市场去检验吧。对于患者来说,有了更多用药选择,倒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微信公众号:iMeta-Info

关注艾美达微信,带您领略独家观点,了解更多医药咨询

© 版权所有 艾美达(珠海横琴)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51631号

公司地址:珠海市横琴新区艺文一道66号8楼文化工作室8155

公司邮编:100029

商务邮箱:Services@imeta.com.cn

办公电话:010-59786088、5987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