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会说话(五):“0元购”的医保儿童药
随着2017版国家医保目录的公布,儿童用药市场再次受到业内外的高度关注。据艾美达全国抽样公立医院购药数据库统计显示,药品通用名品种总数量有7300余个,不完全统计其中的儿童用药品种有480余种(儿童用药:以数据库中药品说明书“适应症”/“功能主治”中含有儿童适应症的品种,及部分医院儿科用药目录品种为计),占比6.7%。
在进行儿童用药市场统计时,小编有一个惊讶的发现——一些已经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儿童药在近三年的全国抽样公立医院购药数据库统计中居然完全没有数据,也就是说这些品种三年来没有任何抽样医院采购过。通常认为,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品种还是以上市多年、疗效可靠、性价比高、临床认可度高的品种为主,进入了医保目录的药品在医院购药上量方面都会有所表现,那么我们倒要对这些“0元购”的医保儿童用药品种考察一番了。
“0元购”儿童用中成药,请注意你的功能主治和组成
此次统计的医院采购零数据的国家医保儿童用药品种中,中成药品种有10个,以治疗小儿高热惊风的药物品种最多,其次为感冒药。(注:以下表中“备注”一栏中,“新增品种”指新增通用名+剂型,“新增剂型”仅指剂型为新增,均为相较于2009版国家医保目录而言,下同。)
全国样本医院2014-2016年零购药的国家医保儿童用药品种-中成药
仔细分析上述中成药品种,在产品的功能类别上,止惊、止痉、开窍类品种有7个,占了绝大部分;从药品组成上分析,10个品种中,7个品种含有朱砂,2个品种含有法半夏。我们不能讲每个镇惊止痉、安神开窍类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上都如此尴尬,但是,7/10的比例数字确实说明了一定问题——这类药物在治疗儿童高热惊风抽搐等方面,特别是多数情况为儿童急症时,使用有局限。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近年来对儿童中成药药品组方安全性的考量和评价亦趋被强调,创新的儿童中成药在药物组成安全性方面还需谨慎斟酌。
有些“0元购”儿童可用西药太“陈”了
零数据的西药品种涉及的类别更多,其中以感冒治疗药最多。下面列表中的西药通用名品种,其目前在CFDA获批的生产制剂均无医院购药数据,更无论医保目录内的限制剂型了。(注:下表“剂型规格”中的红色剂型为2017版国家医保目录中的限制剂型)
全国样本医院2014-2016年零购药的国家医保儿童用药品种-西药
以上品种的西药中,除小儿大黄碳酸氢钠片、小儿复方阿司匹林片和氨金黄敏颗粒属于儿童专用药,可能因市场狭窄、同类竞争激烈等原因而暂时放弃医院市场外,其余品种均为儿童与成人共用品种,这些药品共有的一个特点就是——品种较陈旧,以医保甲类品种居多。其中,乳酶生还属于国家基本药物。大多数进入医保甲类的品种,属于临床治疗的基本用药,不仅上市时间长,认知度高,且价格便宜,而过于便宜的价格恰或是加速其消失在医院购药统计之中的原因之一。此外,这些没有医院购药数据的药品或是处于竞争品种众多的治疗领域,或是适应症较少见,临床采用率低,也是他们被排除在医院购药视线之外的一方面原因。
注意了,下面的儿童用药品种,你的市场在召唤你
另有部分药品(不完全统计)拥有多种剂型,但是其在医保目录内限制的剂型没有医院采购,而其他剂型仍具有医院采购,其中有的品种还属于独家品种。
全国样本医院2014-2016年零购药的国家医保儿童用药品种-剂型
这些品种在医院市场欠缺的是医保目录中限定的相应制剂类型,也可以说是缺少儿童适用剂型,此次纳入到医保目录中,对其来说是个扩展市场的大好机会。
药店也是“零数据”的医保儿童用药品种
作为医保目录中的儿童用药品种,有些在医院数据库零采购的品种的遭遇还不止如此,其在药店数据库中同样遭遇了零数据。
医院与药店均为零数据的国家医保儿童用药
“零数据”医保儿童药引发的思考
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儿童就诊量必然进一步提升,尽管国家促进儿童药市场发展的意愿很强烈,决心也很大,但是在短期内儿童药市场需求大于供给的缺口还将进一步扩大。此番对医保儿童药在医院市场空缺品种的梳理,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也引发人们去深入的思考:
从药品生产企业角度考虑,虽然药品在医院市场零数据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比如生产企业的产品推广策略、市场渠道选择、生产情况变化、终端市场需求等多方面,但是基于药品利润的考量应该是迫使企业做出放弃医院市场或是产品停产决定的根本原因。儿童用药开发周期较长,生产批量小、批次多,工艺也相对复杂,生产成本较高,而利润低。根据新药审评的有关规定,同样一种药要生产小剂量装,需要报国家药监局审批,提供研发数据来证明确实适用于儿童。因此,获得一个儿童专用药生产批件非常不易。上面统计的儿童用药品种中,就包括了独家品种和只有几家生产企业的品种,这些批件被束之高阁,对政府、企业和市场来讲,都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此次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也许对其在市场的表现能够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
再者,医保目录里的药品,特别是甲类药品应该建立健全退出机制。通常,医保目录内的甲类品种应该是使用广泛的低价药品,但是如果出现连续多年医院无采购的情况,且已无有效期内生产批件,即没有厂家申请生产,而市场也出现该品种的替代品种,那么该品种是否还需要继续保留在目录中?是否应该有个观察期?儿童药专用品种本来就少,能够进入医保目录的品种数量更为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些品种成为旧医保目录体制下的一个空洞的通用名符号,占用那有限的医保名额,实在是可惜!
固然,官方层面希望通过医保目录保留住那些相对廉价的老品种,但是市场机制和临床选择已经判裁了某些品种的出局。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希望医保目录的调整机制更加健全,更加科学地激励和引导儿童用药的生产与销售,使更多的儿童药生产企业不再受到伤害,也让那些更有临床价值的儿童用药品种为千千万万的儿童所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