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前的那些事——国产创新药替代性对比研究个案分析之“朗沐”VS“诺适得”
7月5日,全球制药巨头诺华制药在中国的重磅产品雷珠单抗(诺适得)医院终端价格已正式从9800元/支调低至7200元/支,每支降价2600元,降幅达26%。诺适得自2012年在中国上市以来,市场反响不错,为一款自费药,且距离专利到期还有10年时间,因此,有媒体猜测,此次降价可能与康弘药业生产的创新一类新药朗沐的竞争格局有关。
对于诺适得降价是否为朗沐的拉动,艾美达认为不是“可能”,而是“一定”。国产创新药替代性对比研究个案分析结题于诺适得降价之前,本期文章,系统的将两者从各个方向予以对比,更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朗沐的经济性和可替代性,论证诺适得采取降价战略的必然性。
首先,对比质量、疗效及给药剂量:
目前CFDA批准的治疗wAMD的抗VEGF的药物有进口药物雷珠单抗以及国产创新一类新药康柏西普。
康柏西普能结合多种VEGF亚型,包括VEGF-A、VEGF-B及胎盘生长因子(PIGF)。相比于雷珠单抗仅作用于靶点VEGF-A,康柏西普的作用靶标更完全,治疗效果更好。同时康柏西普采用全人源化的氨基酸序列,安全性更好。
Ⅰ期HOPE研究、Ⅱ期AURORA研究、Ⅲ期PHOENIX临床试验等多个研究证明,康柏西普作为治疗wAMD的新一代产品,与雷珠单抗疗效相当,与雷珠单抗Q1M的最佳给药方案相比,康柏西普的最佳给药方案为3+PRN和3+Q3M,给药次数大大降低(每年减少4.12-6.94针)。另外,AURORA试验PCV亚组分析、LAMP试验、SHINY等试验证实了康柏西普适用人群更广,特别是针对极低视力患者和亚洲人群高发的PCV疗效更佳。
目前,康柏西普的化合物专利已经获得包括中国、美国、欧盟、俄罗斯和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授权。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将“Conbercept”收录于第67期推荐国际非专有名(Recommended INNs)目录中,并通告各国药典委员会,这是中国第一个获得世界卫生组织非专利药物名(WHO INN)的国产药物。
然后,我们再算一笔经济账:
通过药物经济学的预算影响分析得出,在各种不同假设条件下,在药物临床疗效一致性前提下,通过扩大国产创新药物康柏西普的市场份额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和医保对该类药物支付的总额,并对中国新药创新提供直接支持。
国家统计局2014年数据显示,中国65岁以上人口总数137550000,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病率:1.8445%,即我国有250万wAMD患者。
先算算降价前的情况:按雷珠单抗9800/支,每年使用6支(无援助),康柏西普6800/支,每年使用3.8支条件下(买2针援助1针),假设中国250万wAMD患者都接受抗VEGF治疗,若通过政策的支持使得国产创新药康柏西普完全替代雷珠单抗,则可每年节省卫生费用59,363,002,092元,节省比例为73.6% 。若节省的费用全部用于康柏西普治疗中国湿性AMD患者,则可增加3,445,995人使用到康柏西普,提高136%的可及率。
以上的假设条件是中国250万wAMD患者都接受抗VEGF治疗,这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即使在现有抗VEGF治疗率仅为0.35%的条件下,如果国产创新药康柏西普完全替代雷珠单抗,也可每年节省卫生费用209,060,082元,增加12,136人使用到康柏西普。
现在的2个亿,未来的590亿,这是国产创新药康柏西普带给国人的巨大震撼,也是给进口产品的一击重锤。试问,这样的经济性差距下,雷珠单抗如何能够置身事外?降价保市,是其必然的选择!
艾美达认为,即使降价,在经济性上雷珠单抗较康柏西普仍为劣势:1、降后价格高于康柏西普现在价格,2、无援助计划、3、给药剂量大于康柏西普。
按雷珠单抗降后价格7200/支,每年使用6支(无援助),康柏西普6800/支,每年使用3.8支条件下(买2针援助1针)。中国250万wAMD患者都接受抗VEGF治疗,并康柏西普完全替代雷珠单抗市场份额的假设条件计算,仍然每年节省卫生费用350亿元,增加200万人使用到康柏西普。
到此,如果以前对于雷珠单抗的降低原因只是猜测的话,那么,当这些数据摆在眼前时,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了理性的判断。我们常说的创新惠民,不仅仅是让国民用上更多、更好的国产药品,打破了高价进口药垄断是国产创新的更为深远的意义。
但是,康柏西普在中国的现实世界销售表现并不是那么尽如人意:
2015年前三季度,分析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在我国各省的市场份额,浙江、辽宁等省销售份额均较低,而这些省份中,对于国外产品和国产创新药在市场准入的各项政策上均有一定倾斜:
09年招标以后辽宁一直没有开展招标工作,11年后实行了6次备案采购,但对康柏西普这类国家1.1类新药上市之初就采用压低价格的模式要求降价;
13年以后河南未再进行招标目录更新,康柏西普上市后无法进入河南省招标目录;
浙江省在准入政策上进口及国产的创新药物实行差异化管理;
……
招标目录长期未更新、无申诉的途径和机会、大医院管控严格设置进院限制、地方准入政策对国产创新药物准入无倾向性、对进口药物与国产药物实施差异化管理……诸多因素导致了创新药不能凸显其临床价值,无法满足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需求。
对此,艾美达建议相关部门及时更新药品招标目录,定期开展药品招标工作,使更多经济有效的新药有机会进入医院,使更多病人受益。取消进口药与国产创新药的差异化管理,使二者能在公平的基础之上良性竞争,节省更多的卫生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