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降价幅度:外资VS本土,节省资金中谁的贡献大?
全国招标药品降价潮已蔓延开来,福建作为全国第一个完成双信封招标采购的省份,预计可节省药品采购资金约40亿元,据初步统计,本轮公开招标采购部分药品竞价品种平均降幅为18.01%,议价品种平均降幅为8.28%,特定限价谈判药品平均降幅为22.59%。
近日,有媒体针对外资和国产药品降价幅度进行整理,发现外资药近七成降价幅度不到1%,二成以上降价幅度为23.8%,共计就成以上产品降幅低于6%。反观国产药品,部分同品种仿制药降幅在40%以上,有些甚至高达100%以上。
在业内都惊呼药品在福建的降价幅度时,不幸的消息在前几日传来:有业内媒体报道,福建多低缺货,患者购买常用药受阻,甚至需要医生根据临床经验调整处方药品,以满足患者使用。
笔者针对福建药品集中采购入围目录进行整理,共有9561个产品入围(同一通用名的不同剂型、规格分别计算为一个产品),外资/合资和国产药品数量占比分别为:8.32%和93.68%。在数量上看来,国产药品具有明显优势,但是,在实际购药中,外资/合资药品和国产药品较量又如何?因药品较多,下面,我们选取抗肿瘤药伊马替尼进行简单分析,看一看福建招标药品降价中,患者和医保各需承担多少钱?到底是降幅较大的国产药品为40亿元的贡献率大,还是降幅较小的进口药品?
根据IMS福建省销售数据和药品降价幅度粗略估算,国产药降价27%(面价与入围价降幅,下同),可为全省患者节省十八万元,医保节省一百六十万元;进口药降价10%,可为全省患者节省六十八万余元,医保节省六百一十万元。也就是说,国产药价地震山摇,也比不上进口药价晃一晃掉下来的金子多。
总在说我国药价虚高,要通过招标和二次议价降低药价,为患者和医保节省用药负担。但是从实际情况下来看,真正虚高的进口药价并没有大幅降低,反而是本身价格较低的国产药品大幅跳水。从数据的角度来看,哪怕外资药品降幅能达到国产药品的一半,相信福建节省的药品采购费用不仅仅是40亿元了。
若说国产药品与进口药品在质量上存在一定差距,那么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后,在招标环节,是否能与进口原研药相抗衡?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