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特工带回新冠疫苗,质量与创新才是硬通货

10月26日,据以色列媒体12频道(Channel 12)报道,该国情报机构摩萨德(Mossad)已于近几周,将中国新冠疫苗带入以色列,目的是进行“学习”和“研究”。

16-1.jpg

来源:以色列12频道

随后,包含耶路撒冷邮报、英国每日快报等外媒都针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其中当然不乏对中国的攻击和抹黑。

不仅在标题上制造出“情报机构非常不容易地从中国搞来了新冠疫苗”的假象,在文中大肆渲染“西方国家普遍担心中国的疫苗是否安全,因为它没有像某些西方国家所要求的那样进行过广泛的测试”;“中国已经开始向某些人群广泛接种疫苗,这可能会对这些人群造成危险,但西方国家要进行大量的试验后才能进行疫苗接种”等等。

16-2.jpg

来源:耶路撒冷邮报

然而,仅中国新冠疫苗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的Ⅲ期临床受试者就有10万例,而且与阿斯利康、强生的试验暂停不同,尚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此外,昨日,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发布消息称,“信息监测和安全委员会10月26日研究了ACTIV-3(礼来公司所做)试验的数据后提出建议,不应招募其他受试者接受LY-CoV555(基于抗体的药物)试验。”目前,礼来全面停止了用抗体方法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试验。

对于部分西方国家,一边使用着中国出口的防疫物资,享受着中国公布的研究数据,一边造谣和诋毁中国的行为,国内的民众早就见怪不怪。

以至于有人调侃道,摩萨德特工根本不需要像电影里的特工那样想方设法地偷窃,只要花200块钱去社区买就行了。

16-3.jpg

虽说是调侃,但如果有人在中国境内通过正常渠道预约注射,是根本不可能“拿”得到疫苗的。现在各地接种流程都是凭票注射,现场打针,不可能让人带走。退一步说,即便能够拿到疫苗,保存的过程也需要冷链运输,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带出海关的。那么,他到底是怎么“偷”出来的呢?事实的真相还有待进一步报道。

说起“偷带标准品回国”,恐怕会想到十几年前由于进出口报关时间太长,一些企业为减少审批时间,通过员工人力夹带原研药、说明书回国。

不过,随着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参比制剂一次性进口的审查、审批周期更短,新药的研发和申报需要真实完整可追溯的证明,人力带货过海关已成为历史。

回过头来看,我们不禁感慨时代变了。但是以色列“带回”中国新冠疫苗的原因,或许与国际政治关系密不可分。

对此事件,以色列外交部与卫生部都未发布声明。虽然没有任何官员公开表态,但有迹象表明,在华盛顿对北京开展“贸易战”和“口水战”的时期,公开从中国购买疫苗可能会使以色列与美方的关系复杂化。

目前,以色列国内的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以色列总人口890万人,国内已有超过31万人感染新冠肺炎,占全国人口的3.48%。然而,由以色列生物研究所(IIBB)研制的新冠疫苗“Brilife”仍处在初级阶段,在得到批准后,“Brilife”可能于下周进行Ⅰ期临床试验。为此以色列政府已招募到100多名志愿者参与Ⅰ期临床试验。以色列政府还表示,如果“Brilife”Ⅰ期临床开展顺利的话,还将在明年春季募集1000名志愿者参与Ⅱ期临床试验。

以色列政府对中国新冠疫苗有所需求,又碍于与美国的关系不便公开从中国采购,或许是导致这次特工带货事件的主要原因。

今年,我们亲身经历了什么叫做中国速度。

现在,我国已成为国际上最先控制住疫情,最先恢复生产的国家,以呼吸机、防护服、口罩为主的医用物资快速走出国门。

尽管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可能还要面临政治上的无端的指责,但大势已不可阻挡。

未来,除了防疫药品、物资以外,生物医药企业想让自己的产品成为公共产品,真正走向国际化,既要符合国际质量标准,做足循证医学,也要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持续不断进行创新。

在为我国医药行业取得成果而骄傲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我国医药行业的原始创新能力距离外国先进水平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追赶,这就需要我们尽快补足基础研发能力薄弱的短板。

质量与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硬通货。如果你能拿出更好的东西,全世界的人都会围着你;如果别人不想要,那就让他们掉队吧。

微信公众号:iMeta-Info

关注艾美达微信,带您领略独家观点,了解更多医药咨询

© 版权所有 艾美达(珠海横琴)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51631号

公司地址:珠海市横琴新区艺文一道66号8楼文化工作室8155

公司邮编:100029

商务邮箱:Services@imeta.com.cn

办公电话:010-59786088、5987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