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时评:关于新冠药物VV116,我想泼点冷水先

“双盲实验的条件都没有?”

新冠药物的研发资讯一直被大家关注,任何有利好消息都让人为之一振,振的次数多了,也就麻了。国内科学家说千金藤素体外试验对新冠病毒有效,手里有该注册产品的企业股票应声而起,“概念火爆”,这个词非常好。就是炒作的一个概念,概念这个词往差了说,是距离有效还远着呢;往好了说,是给人以美好愿景的些许可能性。

8-1.jpg

图源 腾讯自选股

于是另一个药物也不得不走上了这个路子,VV116以“首个国产新冠口服药”的名号在18号推了出来。而且报告由张文宏医生团队领衔,可谓是风头正盛。

8-2.jpg

图源 公众号截图

当然相关的产业链数据也已经出来,根据某证券研究所的分析,以每人每疗程需要3.6克原料药计算,每亿人需要原料药360吨。这是什么意思?意味着从上游原料到制剂企业,都有非常大的需求量。但还是不够乐观,应该把重复感染和多疗程治疗也纳入分析因素,估计比现在数据更好看。

但当我们去看这篇报道时,也能发现一些问题。我们知道常见的临床数据对比,是要靠同行衬托的。比如2020年一款中药降血糖产品,桑枝总生物碱片上市,临床试验采用的就是与“化药阿卡波糖头对头比较随机双盲相对疗程研究”及“与安慰剂比较的随机双盲绝对疗效评价”。直接与已上市药品对标,避免主观因素对试验数据有干扰。这样的操作,很有说服力。

而VV116临床试验则并非双盲,“136名新冠感染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分为两组:60名接受VV116治疗;76名被纳入对照组不使用抗病毒治疗。两组参与者都会进行消炎等对症治疗”。

8-3.jpg

图源 公众号截图

这就有些与现在观念相碰撞,毕竟临床参与者从受试者到其他管理、一线观测者,都知晓分组情况,会带入一些主观因素,而这些影响可能对受试者身体机能有正向影响。

但返回头,我们再考虑这个实验模式的设计思路。在临床实验中,有个很优先的策略,就是保障受试者的权利。一个新药,很难说进入对照组更安全还是实验组更获益。这种开放式的设计,把选择权交给了受试者,而且都有消炎处理的操作,从伦理上讲更容易通过审核,同样组织方的责任压力也因此降低一些。

一般来说,开放式的个人意愿选组,可能基于这种情况。比如一期的安全性数据不太乐观,二期的数据也不太明朗,为了安全考虑,只能把决策权交给受试者。至于本次VV116实验是否有此种原因,我们不做分析推测,本段落只是探讨共性问题,不具有针对性。

这种开放式的临床实验,倒不是说不能用,但可能结果的认同度上会有争议。一般来说,为了保障受试者对照组也有获益,会使用其他药品同时治疗。毕竟你只是一个数据,人家受试者却是拿自己的健康来承担后果。至于为何没有用其他药物做对照,可能的原因有这么两种,一是并没有特别被认可的金标准药物;二是其他原因,不再多说。

如果该药物成功,那么销售额可能以千亿衡量,属于新冠疫情中一个阶段的王者。将同为数不多的竞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保护上一起出力。

8-4.jpg

图源 东吴证券研究所

期待该款药物能切实可行的对疫情进展做出改善,毕竟已经见识过多种曾风靡一时却转瞬即逝的药品,这款能否成为人民的希望,我们拭目以待。


微信公众号:iMeta-Info

关注艾美达微信,带您领略独家观点,了解更多医药咨询

© 版权所有 艾美达(珠海横琴)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51631号

公司地址:珠海市横琴新区艺文一道66号8楼文化工作室8155

公司邮编:100029

商务邮箱:Services@imeta.com.cn

办公电话:010-59786088、59876118